太阳病的临床表现是:脉象浮,头痛,后颈项部强硬, 转动不舒,而且必定畏寒。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二) ●【原文】 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4] 【注释】 ①伤寒:指广义伤寒,包括中风在内。 ②脉若静;静者,平静之意,此处指脉不数不急,与证符合尚未发生变化, ③脉数急;与脉静相对而言。 伤寒论白话解的,这是疾病未发生传变。如果想呕吐、烦躁不安、脉象 【白话解】 外感病第一天,邪在太阳,如果脉证静止在太阳...
●【原文】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①。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②,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③。若被火④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⑤,若火熏之⑥。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6] 【注释】 ①风温:温病误用辛温发汗后的变症,与后世的外感风温病不同。 ②鼾(han) :呼吸时鼻中发出的响声。 ③失溲(sou) :...
●【原文】 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10] 【注释】 不了了:就是余邪未净、尚未复原的意思。 【白话解】 容易患太阳病的人,表证解除以后,身体仍感觉不舒适的,需待一定的时日,正气恢复,才能痊愈。 【解析】 “风家”、指经常外感风邪的病人,这是因卫气素虚所致。风解则邪解,邪解则病自除。今表证已解,但未彻底康复,病人仍觉身体不爽,故云“不了了&rdquo...
●【原文】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方二。用前第一方。[13] 【白话解】 太阳病,只要出现头痛、发热、汗出、畏风的,就可以用桂枝汤主治。 【解析】 本条承上条言桂枝汤的主证。虽未言脉象,但从汗出,脉之缓已寓其中。前人有说此条是推广桂枝汤的应用,即凡见到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无论中风、伤寒或其他外感病早期,都可采用桂枝汤治疗。 ●【原文】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
●【原文】 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方五。[16] 【注释】 ①温针:针灸的一种方法,用针针于一定穴内,以艾裹针体而蒸烧之,以冀发汗。 ②坏病:因治疗错误致病情发生恶化,症候变乱。 ③不中与:不适用的意思。 【白话解】 太阳病第三天,已经用了...
o【原文】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方十。[23] 桂枝一两十六铢,去皮 生姜切 甘草炙 麻黄去节各一两 大枣四枚,掰杏仁二十四枚,汤浸,去皮尖及两仁者。 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
o【原文】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方十三[26]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绵裹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人参三两 右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注释】 ①脉洪大:脉形盛大如洪水泛滥,宽洪满指,但来盛去衰。 ②大烦渴:烦是心烦,渴是口渴,“大”用来突出心烦口渴的严...
【原文】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方十六。[29] 甘草干姜汤方 甘草四两,炙 干姜二两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分温...
合六十七法,方四十首,并见太阳阳明合病法
●【原文】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睏,此为逆也。大青龙汤方。方八。[38] 麻黄六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二两,炙 杏仁四十枚,去皮尖生姜三两,切大枣十枚,擘 石膏如鸡子大,碎 右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粉之...
【原文】 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愧郁在表,当解之熏之。若发汗不彻,不足言,阳气佛 郁不得越,当汗不汗,其人躁烦,不知痛处,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气但坐,以汗出不彻故也,更发汗则愈。何以知汗出不彻?以脉涩故知也。[48] 【注释】 ①二阳并病:这里指太阳病未...
o【原文】 下之后,复发汗,必振寒,脉微细。所以然者,以内外俱虚故也。[60] 【注释】 振寒:战来恶寒的意思。 【白话解】 泻下之后,又行发汗,一定会出现畏寒战栗、脉象微细,这是误下复汗,导致阴阳俱虚的缘故。 【解析】 本条症见振寒、脉微细,已转属少阴,乃阴阳俱虚之重证。阳亡于外,阴伤于内,故云“内外俱虚”。振寒即寒战,振寒脉微是阳虚,脉细是阴虚机少。陆渊雷云:&ldqu...
●【原文】 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方三十五用前第三十四方。[72] 【注释】 烦渴:因渴而烦,形容渴之甚。 【白话解】 发过汗以后,出现脉象浮数、发热、心烦、口渴、小便不通畅的,用五苓散主治。 【解析】 上条阐述蓄水证之病因病机及可能发生之病证,本条仅就其主要脉证论治法。脉浮数为表热,烦渴是胃热津伤,如饮水多而小便不利,势必形成膀胱蓄水,不言是省文。 太阳经腑同病,用五苓散双解表里。...
●【原文】 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四逆汤方。方四十六[92] 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白话解】 病人发热、头痛等表证,脉象反而见沉的,如果使用温经解表法治疗而不痊愈,反而增加身体疼痛症就应当从里证论治,用四逆汤方。 四逆汤方 甘草二两,炙干姜一...
●【原文】: 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症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101] 【注释】 蒸蒸而振;气从内达,邪从外出,而周身战栗颤抖。 【白话解】 外感寒邪或风邪,有柴胡汤证的症候,只要见到一二个主症的,就可以确诊为柴胡汤证,不需要所有的症候都具备。凡是柴胡汤证而用攻下的,如果柴胡汤证仍然存在,可以仍给予柴胡汤进行治疗。服药后...
o【原文】 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方六十一。[112]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牡蛎五两,熬蜀漆三两,洗去腥龙骨四两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 【注释】 ①以火迫劫之:用火法强迫发汗。 ②亡阳:此处...
合三十九法,方三十首,并见太阳少阳合病法
●【原文】 太阳病,二三日,不能卧,但欲起,心下必结,脉微弱者,此本有寒分也。反下之,若利止,必作结胸;未止者,四日复下之,此作协热利也。[139] 【注释】 ①寒分:寒饮,以饮邪性寒,故曰寒分。 ②协热利:夹表热而下利。 【白话解】 太阳病二三天,不能平卧,只想坐起,胃脘部痞结胀硬,脉象微弱,这是素有寒饮结聚在里的缘故,却反而用攻下法治疗,因而形成腹泻。如果腹泻停止,就会形成结胸;如果腹泻不停...
●【原文】 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151] 【注释】 濡:与“软”同,柔软的意思。 【白话解】 脉浮而紧,是太阳伤寒证之脉,应发汗解表,却反而用攻下法治疗,致表邪人里,因而形成痞证。因是无形气机痞塞所致,所以按之柔软不痛。 【解析】 痞证是以胃脘部痞塞闷满为主症的症候名称。本条补充出痞证的脉象、症状及病机特点:脉浮而紧,是太阳伤寒的主...
长沙杏林易园文化传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