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足少阳之正,绕髀入毛际,合于厥阴;别者,入季胁之间,循胸里属胆,散之上肝,贯心,以上挟咽,出颐颔①中,散于面,系目系,合少阳于外眦也。足厥阴之正,别跗上,上至毛际,合于少阳,与别俱行,此为二合也。 【词解】①颐颔:口角后腮下部位为颐。结喉两傍的上方软肉处为颔。 【语释】足少阳的正经,上行绕髀入阴毛处,与足厥阴经脉合并;别出一脉,入季胁间,沿胸里属胆本腑,散行上至肝脏,贯入心脏,上行挟咽喉两...
【原文】手少阳之正,指天①,别于巅,入缺盆,下走三焦,散于胸中也。手心主之正,别下渊腋三寸入胸中,别属三焦,出循喉咙,出耳后,合少阳完骨②之下,此为五合也。 【词解】 ①指天:《类经·十二经离合》注;“指天者,天属阳,运于地之外,手少阳之正上别于巅,入缺盆,下走三焦,散于胸中,包罗脏腑之外,故曰指天。” ②完骨:今称乳突骨。 【语释】手少阳的正经,从手至巅顶别...
经水第十二 本篇以取类比拟的方法,把人体的十二经脉,比拟为大地的十二条河流,故篇名《经水》。并根据十二经脉的气血多少食结合年龄的老少:形体的长短、肥瘦等不同特点,对针刺的深度和留针的时间作了阐述 【原文】黄帝问于岐伯曰:经脉十二者,外合于十二经水①内于要點六腑。夫十二经水者,其有大 乐、深浅、广狭、远近各不同;五脏六腑之高下、大小、受谷之多少亦不等,相应奈何?夫经水者,受水而行之;五脏者,合神、气...
【原文】黄帝曰:余闻之,快于耳,不解于心,愿卒闻之。岐伯答曰:此人之所以参天地而应阴阳也,不可不察。 【语释】黄帝说:你说的这些道理,我听起来是很清楚的,但心中仍不能理解,希望能再详细地讲给我听听。岐伯说:这是人与天地阴阳相应的道理,不可不察。 【原文】足太阳外合清水①,内属膀胱,而通水道焉;足少阳外合于渭水②,内属于胆;足阳明外合于海水,内属于胃;足太阴外合于湖水③,内属于脾;足少阴外合于汝水④...
【原文】凡此五脏六腑十二经水者,外有源泉而内有所禀,此皆内外相贯,如环无端,人经亦然。故天为阳,地为阴,腰以上为天,腰以下为地。故海以北者为阴,湖以北者为阴中之阴;漳以南者为阳,河以北至漳者为阳中之阴;潔以南至江者为阳中之太阳,此一隅之阴阳也,所以人与天地相参也。 【语释】以上所说的五脏六腑及十二经水,都是外有源泉,压内有所禀受,如此内外互相贯通,循行不止,如环无端,人的经脉也是这样。天轻清在上属...
【原文】手之阴阳,其受气之道近,其气之来疾,其刺深者,皆无过二分,其留皆无过一呼,其少长、大小、肥瘦,以心撩之①,命曰法吞之赏,灸之亦然。灸而过此者,得恶火②则骨枯脉涩;刺而过此者,则脱气。 【词解】 ①以心撩之指医者应根据患者少长、大小、肥瘦的不同体型,酌情处理。 ②恶火;超过应灸度数的灸火,为恶火。 【语释】手三阴三阳经脉,均循行于身体的上部,由于它们接受脏气之道近,其气行迅速,其循行的部位肌...
经筋第十三 本篇主要介绍了十二经筋的起止、结聚及所循行的部位,故篇名《经筋》。篇中还分别列出十二经筋发病的症状,并指出在治疗上的治寒痹之“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热熨”以及治热痹“无用针”、“在内者熨引饮药”等治法。 【原文】足太阳之筋,起...
本篇十二经分主十二月的情况如下:风干一月——足少阳—孟春痹;春二月-一足太阳——仲春痹;激波三月——足阳明——季春痹。四月一手阳明-—孟夏痹;eTe夏、五月——手太阳—一仲夏痹;限表六月——手少阳—-季夏痹。...
【原文】足太阳之正,别①入于腘中,其一道下尻五寸,别入于肛,属于膀胱,散之肾,循膂,当心入散;直者,从膂上出于项,复属于太阳,此为一经也。足少阴之正,至腘中,别走太阳而合,上至肾,当十四倾②出属带脉;直者,系舌本,复出于项,合于太阳,此为一合。或〔1以诸阴之别,皆为正也③。 【校勘】〔1〕或:原“成”。据《太素·经脉正别》改。 【词解】 ①正、别:正,指经脉。...
经别第十一 本篇首先根据“天人相应”的观点,指出十二经脉在人体上的重要性。进而指出经别是十二经脉别道而行的部分,并分别闸明十二经别的循行径路及其相互间离合出入的情况。故篇名《经别》。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人之合于天道也, 【原文】 内有五脏以应五音①、五色②、五时③、五味①、五位◎也,外有六腑以应六律@,主持阴阳诸经(1,而合之十二月,十二辰⑦、十二节@、十二经水⑨、十二时@...
【原文】凡此十五络者,实则必见,虚则必下。视之不见,求之上下,人经不同,络脉异所别也。 【语释】以上所讨论的十五别络,凡是邪气盛的实证,必会在络脉上出现异常现象;正气虚的病人,络脉陷下。如果说视之不见时,应该上下仔细寻求,不可拘执在一个地方,这是由于人的体质有胖瘦,经脉亦有长短的不同,因而络脉别出的情况,可能有所差异。 【按语】这里所谈的十五别络的络穴,有两种说法,就是《内经》与《难经》的不同。本...
【原文】足少阴之别,名曰大钟。当踝后绕跟,别走太阳。其别者,并经上走于心包下,外贯腰脊。其病气逆则烦闷,实则闭癃①,虚则腰痛。取之所别者也。 【词解】①闭癃;闭,是大便闭结;癃,是小便不通。 【语释】足少阴经的别行络脉,名叫大钟。本络穴在足内踝后,绕足跟而至足外踝侧,别行入足太阳经。有一支络脉,与足少阴经脉相并上行,走于心包络之下,再向外贯穿腰脊之间。本络脉如发生病变,因经气上逆,就会心腹满闷。属...
【原文】督脉之别,名曰长强。挟膂上项,散头上,下当肩胛左右,别走太阳,入贯膂。实则脊强,虚则头重,高摇之,挟脊之有过者。取之所别也。 【语释】督脉的别行络脉,名叫长强。本络穴在尾骶骨下端之内,本络脉挟脊上行到项部,散于头上,复向下行于左右肩胛骨部,别行走入足太阳经。并深入贯穿脊柱两旁的肌肉。本络脉如果发生病变,属实的脊柱强直,不能俯仰;属虚的是头部沉重,摇晃不宁,这种症状是由于挟脊之络脉病变引起的...
【原文】手阳明之别,名曰偏历。去腕三寸,别入太阴。其别者,上循臂,乘肩,上曲颊①,遍齿o其别者,入耳,合于宗脉②。实则龋聋,虚则齿寒痹膈③。取之所别也。 【校勘】〔1〕遍齿;原为偏齿,《灵枢注证发微》作遍齿,与文意相同,从改。 【词解】 ①曲颊:即弯曲的颊部。在颊车穴后的部位。 ②宗脉;这里指的是本经主脉。 ③痹膈:痹是闭塞不通。痹膈,就是膈间闭塞不畅。 【语释】手阳明经的别行络脉,名叫偏历。本络...
矾石 【释名】涅石、羽涅、羽泽。煅枯者名巴石,轻白者名柳絮矾。李时珍说:矾者,燔也,燔石而成。 【集解】李时珍说:矾石多于五种。白矾出于晋地,方士叫...
食盐 【释名】《尔雅》中说:天然形成的叫卤,人工制成的为盐。《说义解字》说:盐是咸的。东方将它称斥,西方将它称为卤,而河东将它称咸。黄帝之臣宿沙氏,...
石胆 【释名】胆矾、黑石、毕石、君石、铜勒、立制石。...
石脑油 【释名】石油、石漆、猛火油、雄黄油、硫黄油。 【集解】李时珍说:石脑油产地不一,陕西的肃州、延州,延寿和云南、缅甸等地均出产石脑油。广东南雄...
花乳石 【释名】花蕊石。 【性味】味酸涩、性平、无毒。 【主治】1、五内崩损,大出血:用花乳石,煅过,研细。饭后,以童便一小杯煎温,调服二钱,病重者...
雄黄 【释名】产于武都山谷、敦煌山的阳坡。纯净而没有杂色,其赤如鸡冠,光明熠熠的最好。其中纯黄似雌黄,颜色无光的,不能作为药用,但可作治病的药饵。 ...
长沙杏林易园文化传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