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少阳之正、手阳明之正
【原文】手少阳之正,指天①,别于巅,入缺盆,下走三焦,散于胸中也。手心主之正,别下渊腋三寸入胸中,别属三焦,出循喉咙,出耳后,合少阳完骨②之下,此为五合也。
【词解】
①指天:《类经·十二经离合》注;“指天者,天属阳,运于地之外,手少阳之正上别于巅,入缺盆,下走三焦,散于胸中,包罗脏腑之外,故曰指天。”
②完骨:今称乳突骨。
【语释】手少阳的正经,从手至巅顶别行,入缺盆,下走三焦本腑,散行于胸中。手心主(厥阴)的正经,别于渊腋下三寸处,入于胸中,别走联属三焦,出而上行,沿喉咙出于耳后,在完骨的下方与手少阳经脉相会合,这是阴阳表里的第五合。
【原文】手阳明之正,从手循膺乳,别于骨隅,入柱骨,下走大肠,属于肺,上循喉咙,出缺盆,合于阳明也。手太阴之正,别入渊腋少阴之前,入走肺,散之大肠〔15,上出缺盆,循喉咙,复合阳明,此六合也。
【校勘】〔1〕大肠:原为“太阳”,据《太素·经脉正别》改。
【语释】手阳明的正经,从手上行,循行于胸前膺乳之间,别行于肩穴处,入于大椎,经过缺盆向下到大肠本腑,又上行联属肺脏,再向上沿喉咙,出于缺盆,而与手阳明本经相会合。手太阴的正经,别行入于渊腋,行于手少阴经的前方,入走肺脏,散行至大肠,再上行出缺盆,循喉咙与手阳明经相会合,这是阴阳表里的第六合。
结语
本章重点论述了十二经别及阳经与阴经的离合。所云之十二经别,是指从十二经脉分出别道而行者,仍属于正经的范围。它的作用虽和十二经脉一样都是全身气血运行的径路,但其循行的方面却不同于十二经脉(如十二经脉是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阴,从足走腹;足之三阳,从足走头。)十二经别,都是从四肢的正经别出,深入内脏,而后至头颈。它按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分为六个离合,阳经和阴经互相配合,并行出入。阳经别出,行过相表里的脏腑,又合于本经;阴经别出,则只行过所属的本脏,合于表里相应的
阳经。十二经别,在生理上,它辅佐十二经脉对于内脏和体表的联系,体现了手足三阴三阳在表里关系上的离合出入和相互灌注,同十二经脉、十五络脉、奇经八脉等,共同构成了运行气血的循环体系。
16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