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甘草炙 半两(10g) 当归(10g) 茯苓(15g) 芍药(15g) 白术(10g) 柴胡各一两(10g)
【用法】共为粗末,每次6-9g,生姜、薄荷少许,水煎服(原方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大盏,烧生姜一块,切破,薄荷少许,同煎至七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功效】疏肝解郁,健脾养血。
【主治】肝郁脾弱血虚证。症见胸胁隐痛,郁郁寡欢,头晕目眩,神疲食少,或见往来寒热,或月经不调,乳房作胀,舌淡苔白,脉弦而虚。
【方解】本方证系因情志不遂,由肝及脾所致。肝为“体阴用阳”之脏,性喜条达舒畅,若有情志不遂,肝木不能条达,则见胸胁隐痛,郁郁寡欢,或乳房作胀,或月经不调;肝木为病,易传于脾,脾胃虚弱,则见食欲不振而脉弦;土生万物,脾虚则生化不足,可致肝血不足,故见眩晕,神疲,舌淡脉虚。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肝郁与脾弱血虚是因果关系,因此,治法应以疏肝解郁为主,兼以健脾养血。方中柴胡为君药,疏肝解郁,使肝气得以条达,适肝之所喜,为君药。肝藏血,体阴而用阳,故又选用性寒酸敛,善于滋养肝血的白芍为臣药,柴胡得白芍,疏肝而不劫肝阴,白芍得柴胡,养肝体而不敛邪,一养一疏,正符合肝为“体阴用阳”之生理需要;当归芳香,既可增强柴胡疏肝之力,又能补益肝血,亦为臣药。佐以白术、茯苓、甘草益气健脾,既可使营血生化有源,又可使土实以抑木乘,此即“见肝之病,当先实脾”之意。薄荷芳香,疏畅肝脾之郁滞,生姜醒胃,助苓、术之健脾,以上两药共为使药。诸药合用,补肝体而助肝用,实脾土面益肝木,如此立法选药、值得效学。
【临床运用】
1.运用要点:胸胁隐痛,郁郁寡欢,神疲食少,舌淡苔白,脉弦虚。
2.胃肠神经官能症、慢性肝炎、胆囊炎、胸膜炎、胰腺炎、胃及十二指肠壶腹溃疡、胃炎、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痛经、月经失调、乳腺增生、更年期综合征等属于肝郁脾弱血虚者,均可用本方治之。
3.本方原为内科疏肝健脾养血的代表方,后世亦用于妇科调经。对于肝郁血虚兼气滞,症见痛经,脉弦虚者,可去白术,加香附、佛手以理气止痛。肝郁血虚,症见痛经,舌淡白,脉弦虚者,可加补血调经之熟地,名曰黑逍遥散(《医略六书·女科旨要》)。
4.本方中薄荷以后下为妥,原因是薄荷的药效系来自芳香之气,因此,不宜久煎。
【附方】
加味逍遥散(《内科摘要》)
组成:柴胡(6g) 当归(6g) 白芍(10g) 白术(6g) 茯苓各一钱(10g) 丹皮(8g) 栀子(8g)(甘草炙,各五分(3g)。功效:疏肝清热,活血调经。主治:肝郁血虚,化火生热之月经不调、痛经、经期吐衄等。
本方是逍遥散去生姜、薄荷,加丹皮、栀子而成,故又名丹栀逍遥散。其治证系因肝郁日久,郁久化热,并耗伤阴血。此时,逍遥散已不足以平其郁火,故加丹、栀以清泄肝火,并可活血调经。与逍遥散相比,两方都有疏肝解郁,健脾养血的作用,都可用于肝郁脾弱血虚证。所不同者,丹栀逍遥散并能清泄郁火,适于肝郁血虚,化火生热者。
【参考文献摘录】据临床报道:以逍遥散为基本方,寒凝气滞血瘀者,加艾叶、桂枝;气滞血瘀者,加失笑散;治疗痛经52例。用法:经前3-5天开始服药,连服5-7剂为一疗程。结果:临床治愈14
例,好转32例,无效6例,有效率88.4%(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85,3:42)。
【方歌】
逍遥散用芍归柴,苓术甘草姜薄偕,
疏肝养血脾亦理,兼有郁火丹栀排。
【类方比较】 :四逆汤 逍遥散
两方都有舒泄肝郁,调理肝脾的作用,都可用于肝脾不和之腹痛。
四逆汤——兼能调畅气机,适于肝气内郁,脾气壅滞之腹痛(正邪俱实)者。
逍遥散——兼能健脾养血,适于肝郁血虚、脾气虚弱之腹痛(正虚邪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