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调和肝脾
四逆散 《伤寒论》
【组成】甘草炙 枳实破、水溃、炙干 柴胡 芍药各十分(各100g)
【用法】研末为散,每日3次,每次10g。亦可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原方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功效】透解阳郁,调畅气机。
【主治】
1.四逆证。症见四肢逆冷,或身微热,或心悸,或腹痛,或泄泻,脉弦。
2.肝脾不和证。症见脘腹疼痛,胸胁胀闷,脉弦。
【方解】本方用治四肢逆冷,故名“四逆”。其证系因人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气机为之郁過,导致阳气内郁,不能达于四末,故见四肢逆冷。邪实而正未虚,故此脉弦而不虚弱。此种“四逆”与阳气衰微之四肢逆冷,脉沉细弱,甚则脉微欲绝有本质之不同。正如李中梓所云:“此证虽云四逆,必不甚冷……惟气不宣通,是以逆冷”(《医宗金鉴·订正伤寒论注》)。此时,“阳气内郁”是本方证病因病机的癥结,因此,治宜透解阳郁,调畅气机。方中柴胡辛、苦,微寒,既能升发阳气,又能疏肝解郁,为君药。本方证的病位主要在肝,肝为刚脏,故又选用白芍为臣药,其作用有二,一是养肝血,敛肝气,与性喜升发的柴胡相伍,一散一敛,既可增强条达肝气的作用,又可使柴胡无升发太过之弊。二是柔肝止痛,与枳实相伍,又能调理肝脾。枳实为佐,理气破结,与柴胡相伍,一升一降,加强疏畅气机之效。使以甘草,缓肝之急。药仅四味,但由于选药贴切,兼之彼此间的配伍既能相反相成,又能相辅相成,故能取得疗效。
本方并能调和肝脾,缓急止痛,因此,亦可用于肝肿不和之脘腹疼痛,胸胁胀闷,脉弦等,这是后世对古方的发挥。
【临床运用】
1.运用要点:手足厥冷,脉弦。
2.雷诺病、癔病、神经官能症、经前紧张症、多发性神经炎等见有手足不温属于阳气内郁者;肋间神经痛、慢性胆囊炎、慢性肝炎、乳腺炎、胃炎、附件炎等见有胁肋或脘腹疼痛属于肝脾不和者,均可用本方治之。
3.痛经属于肝郁气滞者,可加当归、香附以调经止痛,此时,白芍可用至20g以加强柔肝止痛之力。
【附方】
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
组成:柴胡(10g) 陈皮各二钱(6g) 川芎(6g) 香附(10g) 枳壳(8g) 芍药各一钱半(10g)甘草炙、五分(3g)。功效: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主治:肝气郁滞证症见胁肋疼痛、脘腹胀满,嗳气,脉弦等。
本方与四逆散均有疏肝解郁的作用,均可用于肝气郁结之胸胁或脘腹胀痛,脉弦等。所不同者,四逆散重在疏通阳气,适于阳气内郁之四肢逆冷;本方则行气止痛之力较强,适于肝郁而气滞较重者。
【参考文献摘录】
据临床报道:本方加味治疗输卵管阻塞115例。治疗方法包括口服、热敷、肠三种。门诊者单纯用口服方。住院者则三法合用。口服方:本方加皂刺、路路通、三七粉、丹参、穿山甲,每日1剂。下腹痛,黄带多,质稠气秽者,加龙葵,蛇莓;经前乳房胀痛者,加露蜂房;输卵管积水者,加泽兰、大载。结果:门诊者52例,疹愈25例,有效12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71%;住院者63例,痊愈38例,有效1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4.1%(中医杂志,1987,9:41)。
【方歌】
四逆散非四逆汤、柴甘枳芍共煎尝,
透解阳郁治热厥,调理肝脾效亦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