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芩清胆汤 《重订通俗伤寒论》
【组成】青蒿脑钱半至二钱(9g) 淡竹茹三钱(9g) 仙半夏一钱半(9g) 赤茯苓三钱(12g) 青子芩一钱半至三钱(9g) 生枳壳一钱半(6g) 陈广皮一钱半(6g) 碧玉散另包,三钱(滑石、甘草、青黛、纱布另包,共9g)
【用法】水煎服(原方未著用法)。
【功效】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主治】少阳湿热证(湿轻热重)。症见往来寒热(寒轻热重),吐酸苦水,或呕粘稠黄涎,口苦,胸膈胀闷,舌红苔白腻,脉数而弦滑。
【方解】本方专为少阳胆热偏重,兼有痰湿中阻而设。邪热在少阳胆经,故见往来寒热,口苦,舌红,脉弦数。胆热犯胃,化生痰湿,胆汁并随胃气上逆,故见吐酸苦黄涎,以及胸弱胀闷,苔白腻,脉滑等。此属少阳胆经湿热,湿轻热重之证,因此,治宜清泄胆热为主,兼以利湿,和胃,化痰。方中青蒿苦寒芳香,既能清少阳邪热,又能透少阳之邪外出;黄芩苦寒,擅清胆热,兼能燥湿,两药相伍,清泄少阳胆热之力颇强,共为君药,方名“蒿芩清胆”即是此意。陈皮、半夏、竹茹、枳壳和胃化痰,降逆止呕,对本方证之兼证(胆热犯胃,化生痰湿),起着主要治疗作用,故为臣药。碧玉散、赤茯苓清热利湿,并引邪从小便而出,对君、臣药的清胆、利湿,有佐助作用,故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兼以为使。诸药相伍,使少阳邪热可清,胆胃痰湿可化,诸症则可痊愈。
【临床运用】
1.运用要点:往来寒热,胸膈胀闷,吐酸苦水,舌红苔白腻,脉数弦滑。
2.胆囊炎、胆汁返流性胃炎、疟疾、肠胃型感冒、肠伤寒、钩端螺旋体病、产褥热、盆腔炎、胸膜炎等属于少阳湿热证(湿轻热重)者,可用本方治之。
3.本方清肝胆、利湿热之力颇强,对于湿热黄疽(湿轻热重)者,亦可用本方治之。此时,可用茵陈易青蒿以化湿退黄。现有用于急性黄疽型肝炎、溶血性黄疽、急性醇性肝炎、药物性黄疽、妊娠期特发性黄疸等属于肝胆湿热(湿轻热重)者。
4.若见苔黄腻属于湿热俱重者,宜去半夏之温燥,加白豆蔻以增强芳香化湿之力。舌淡红苔白,脉濡或缓,属于湿重热轻者,非本方所宜。
【参考文献摘录】据临床报道:用本方去陈皮,加苍耳子10g、细辛2g,治疗鼻实炎Ⅰ例,证属外感风寒,郁阳化热,热郁少阳,胆热熏蒸清窍。结果:服2剂后头痛、浊涕减轻,随后,以原方去细辛,加鱼腥草15g,胆南星6g,继服5剂面痊愈(江西中医药,1983,6:30)。
【方歌】
蒿芩清胆碧玉需,陈夏茯苓枳竹茹,
热重寒轻痰湿挟,胸痞呕恶总能除。
【类方比较】 小柴胡汤 蒿芩清胆汤
两方都有和解少阳的作用。都可用于邪犯少阳之往来寒热,苔白薄,脉弦等。
小柴胡汤——重在和解少阳经,兼能益气和胃,适于少阳证,病因为邪热兼中虚,病位在半表半里(苔白薄,脉弦)
蒿芩清胆汤——重在和解少阳府,兼能利湿化痰,适于少阳湿热证,病因为邪热兼痰湿,病位在胆(苔白腻,脉弦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