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润下
麻子仁丸(又名脾约丸) 《伤寒论》
【组成】麻子仁二升(30g) 芍药半斤(15g) 枳实炙,半斤(15g) 大黄去皮,一斤(10g) 厚朴炙,去皮,一尺(10g) 杏仁去皮、尖,熬,别作脂,一升(10g) 蜂蜜原方未列出用量(15g)
【用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每日1—2次,每次10g,空腹服。亦可作汤剂,水煎服,大黄宜后下(原方六味,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渐加,以知为度)。
【功效】润肠通便。
【主治】脾约证。症见大便干结,小便频数,不更衣数日而无所苦,舌质红,苔黄干,脉浮涩。
【方解】对于本方治证之病因病机,原书归纳为“其脾为约”。其意是由于胃有燥热,脾阴不足,脾受约束,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津液不能四布,偏渗于膀胱而不能濡润大肠,故见小便频数、大便干硬。其便秘主要是由于肠道失于濡润所致,故虽多日不更衣,而无所苦,不似大承气汤之肠胃实热内结,腹痛里急,急需泻下存阴。本方证则以润肠通便为主,兼以泄热导滞。方中麻子仁(即火麻仁)质润多脂,既能滋脾润燥,又能滑肠通便,故重用为君药。大黄虽属苦寒之品,但它既能泻下,又能清热,因胃有燥热,故需用之。肺与大肠相表里,故又选用质润多脂,既能润燥通便,又能宣肺降气之杏仁以奏“开上通下”之效。芍药(本方证宜用白芍),质滑性寒,养阴和里,有助于滋脾润燥,滑肠通便,三药各有所司,但合而又能增强通便之效,并可使大黄下不伤阴,共为臣药。枳实、厚朴下气破结,既可助君药之通便,又可防麻子仁之腻滞,为佐药。蜂蜜养胃润肠为使。合而为丸,有润下、
缓下之效。
综观本方,虽含有小承气汤,但比之小承气汤原方治证,本方证并非胃肠实热,腑气壅滞,而是胃有燥热,脾阴不足,故此大黄、厚朴用量相对减轻,并且只“服十丸,日三服,渐加,以知为度”,说明本方意在缓下。
【临床运用】
1.运用要点:便秘,小便频数,舌红,苔黄干。
2.习惯性便秘、痔疮、不全性粪便阻塞性肠梗阻、肛肠术后便秘、肠结核等属于胃有燥热,脾阴不足者。
3.痔疮便秘,兼见便血鲜红属于大肠燥热者,可加槐花、生地黄以凉血止血。
4.本方虽属润下,但方中有大黄之苦寒泻下,因此,孕妇及血虚便秘者均应慎用。
5.火麻仁虽属甘平滋润之物,但用量过大亦可引起中毒,曾有报道,某医院曾先后收治14例火麻仁中毒,食人量为2-4两(60-120g),多在食后1-2小时发病。轻者头晕眼花,呕吐泄泻,失去定向力;重者昏迷抽搐,瞳孔散大(中华内科杂志,1964,12:1147)。另据药理分析、火麻仁含毒素、毒性蛋白,过量时可作用于大脑中枢,引起先兴奋后抑制。
【附方】
五仁丸(《世医得效方》)
组成:桃仁一两(15g)杏仁一两(15g) 柏子仁半两(20g) 松子仁一钱二分五(6g) 郁李仁一钱(8g) 陈皮四两(10g)。功效:润肠通便。主治:津枯便秘。症见大便干燥,硬湿难出,舌淡红少津,脉沉细。
麻子仁丸与五仁丸都有润肠通便的作用,都可用于津枯便秘。所不同者,麻子仁丸兼能泄热,适于津枯兼胃热者;五仁丸则专于润下,用于津枯便秘者。
【参考文献摘录】据临床报道:用麻子仁丸治疗500例肛肠疾病手术后患者,以防止术后第一次排便时由于大便干结而引起的疼痛或便血,其法是术后按常规服用麻子仁丸,每次6g,每日2次。结果,有效479例,有效率达95.8%(中医杂志,1965,10:40)。
【方歌】
麻子仁丸治便难,小承气加杏芍餐,
脾受约束津不布,润肠泄热自能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