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易传》解题
第五节 《易传》解题
《易传》,汉代又称为《易大传》(见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是最早解释《易经》的书,共七种十篇,、故又名《十翼》,意思是《易经》的羽翼。
这七种《易传》包括:
1.《象传》 随《经》分为上下二篇。解释六十四卦的卦名、卦辞及一卦大旨。《象传》释《经》的体例,《周易折中》说:“先释名,后释辞。其释名则杂取诸卦象、卦德、卦体,有兼取者,有但取其一二者,要皆以传中首一句之义为重。如屯则‘刚柔始交而难生’,蒙则‘山下有险’,皆第一义也。释辞之体,尤为不一,有直据卦名而论其理者,有杂取卦象、卦德、卦体者。盖辞生于名,就文王本文观之(按: 《周易折中》主张“文王作卦辞”说,故云),则据卦名而论其理者正也,然名既根于卦,则辞亦不离乎卦,杂而取之,一则所以尽名中之蕴, 以见辞义之有所从来;一则以为体六爻吉凶之断例,而见辞义之无所不包也。”(卷九《象上传》)《象传》对卦体的论述,是全卦大义所在,非常重要。
2,《象传》随《经》分为上下两篇。所谓“象者,卦之上下两象,及两象之六爻”(朱熹《原本周易本义》卷五)。其中释六十四卦卦名卦义者称为“大象”,释每卦各爻爻义的称为“小象”。每卦“大象”先释每卦上下象相重之旨,并以“君子”的言行,总结一卦大义。“小象”则根据每爻的性质、爻位特点,分析每爻爻辞的意义。《象传》是最早用卦象推阐人事的代表作,为后世说义理者所本。《四库提要》说:“夫六十四卦大象皆有‘君子‘字,其文章则则多戒占者,圣人之情,见乎词矣,其余皆易之一端,非其本也。”(《经部·易类》小序)可见其重要性。
3.《文言传》解释乾、坤二卦的大义。
4.《系辞传》因内容较多,分为上下两篇。它是《易经》的通论,阐发全易大义。《系辞》提出了有关宇宙生成的朴素思想:“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含有唯物论思想,是很可贵的。《系辞》以阴阳刚柔以及变化的观点说《易》,在中国哲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这些命题,巳成为我国哲学的重要概念和范畴,因此,它对掌握全易大义,很有帮助。
5.《说卦传》阐释八卦象例。其中第三章“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为宋人先天八卦方位所本。第四章“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为宋人后天八卦所本。第八章“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明八卦取象“近取诸身”之例,在气功学上有广泛的应用。
6.《序卦传》分析《周易》上下《经》六十四卦的次序,以及诸卦前后相承的意义。
7.《杂卦传》。不依《序卦》次序,把六十四卦分为三十二组,在卦形上按“错”(旁
通)“综”(反对)的规律排列, 探讨六十四卦的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