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之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本节论述自然四时生长收藏的规律,提示人类要顺从四时阴阳调神养生。
【原文】
春三月(1),此谓发陈(2),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3),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4),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5)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6),奉长者少。
夏三月(⑦),此谓蕃秀(8),天地气交,万物华实(9),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10),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11),奉收者少,冬至重病(12)。
秋三月(13),此谓容平(14),天气以急,地气以明(15),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16),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飨泄(17),奉藏者少。
冬三月(18),此谓闭藏(19),水冰地拆,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20),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21),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22),奉生者少。(《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校注】
(1)春三月:按节气指自立春日起至立夏前一日期间。王冰注:“所谓春三月者,皆因节候而命之,夏秋冬亦然”。
(2)发陈:春季阳气生发,万物复苏,植物萌生的大自然景象。发,生发,发散。陈,教布、布陈。王冰注:“春阳上升,气潜发散,生育庶物,陈其姿容,故日发陈也”。
(3)被发缓形:披散开头发,解开衣带,舒缓形体。被,同披。
(4)生而勿象,于而匆夺,贯而勿罚;调摄人的精神情志,犹如保护万物的生机,不可滥行杀伐,要多施与,少效夺,多奖励,少惩罚,向大自然施以爱心。
(5)养生之道:保养春生之气的规律。下文“养长之道”、“养收之道”、“养藏之道”皆仿此。
(6)寒变:由于春季失于调摄,生长之气不足所致的寒性病变。吴宽注:“肝象木,旺于春,肝气既伤、则夏火为木之子,无以受气,故病生于夏而为寒变”。
(7)夏三月:按节气指自立夏日起至立秋前一日期间。
(8)蕃秀:繁茂秀美。马莳注:“阳气已盛,物蕃且秀,故气象谓之蕃也”。
(9)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天地阴阳之气交合,万物繁茂充实。华,开花。实,果实。
(10)使华英成秀:使人的精神饱满,以适应夏气成其秀美。
(11) 痎(jie皆) 疟:泛指疟疾。
(12)冬至重病:日·丹波元简云:“据前文例,四字恐剩文”。当删之。
(13)秋三月:按节气指自立秋日起至立冬前一日期间。
(14)容平:秋季万物成熟,形态平定不再生长的自然景象。容,生态、相貌。
(15)天气以急,地气以明:秋季风清劲急,万物萧条,山川清肃景净。杨上善注:“天气急者,风清气凉也;地气明者,山川景净也”。
(16)使志安宁,以缓秋刑:使神志安宁平静,以避秋季肃杀之气。秋气肃杀,万物收敛,故称“秋刑”。
(17) 飧(sun孙) 泄:泻出未消化的食物。又称完谷不化的泄泻。
(18)冬三月:按节气指自立冬日起至立春前一日期间。
(19)闭藏:冬季阳气内伏,万物潜藏的自然景象。
(20)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使神志内藏,安静自若,如有隐私不能外泄,如获心爱之物而窃喜。
(21)无泄皮肤,使气亟夺:冬季不要使皮肤过多出汗,导致阳气频繁耗伤。亟,频数,墨次。
(22)痿厥:四肢软弱无力而逆冷的病证。包括痿证和厥证。
【导读】
本节论述自然四时生长收藏的规律,提示人类要顺从四时阴阳调神养生。做到春使志生,夏使志无怒,秋令志安宁,冬使志藏。人类能顺应四时阴阳变化调养精神情志和生活起居,则体健神旺,可以减少疾病发生。若违逆四时阴阳,则内伤相应五脏,并可能在下一季节发生病变。这一认识充分体现了中医学“天人相应”整体观思想及预防医学思想,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