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
心绞痛(angina pe ctors) 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特点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或伴有其他症状,常发生于劳动或情绪激动时,持续数分钟,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消失。
本病中医文献记载名称较多,如“心痛”、“厥心痛”、“胸痹”、“胸痹心痛”、心脾痛”。其中“胸痹”病名最早见于《内经》,“心痛”病名最早见于马王堆古汉慕出土的《五十二病方》。《金匮要略》认为心痛是胸痹的表现,“胸痹缓急”,即心痛时发时缓是胸的发病特点,其病机以“阳微阴弦”为主,亦有心气不足者。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载其对应中医病名为“胸痹(心痛)”。
本病多见于男性,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居多,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寒、阴雨天气、急性循环衰竭等为本病常见的诱因。
【病因病理】
一、发病机理
对心脏予以机械性刺激并不引起疼痛,但心肌缺血与缺氧则引起疼痛。心肌氧耗的多少由心肌张力、心肌收缩强度和心率所决定,常用“心率x收缩压”(即二重乘积)作为心肌氧耗的指标。心肌能量的产生要求大量的氧供。心肌细胞摄取血液氧含量的65%-75%,而身体其他组织则仅摄取10%~25%。因此,心肌平时对血液中氧的摄取已接近最大量,需氧增加时已难从血液中更多地摄取氧,只能依靠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来提供。在正常情况下,冠状循环有很大的储备能力,其血流量可随身体的生理情况而有显著变化,在剧烈体力活动时,冠状动脉适当地扩张,血流量可增加到休息时的6~7倍。缺氧时,冠状动脉也扩张,能使血流量增加4~5倍。动脉粥样硬化致冠状动脉狭窄或部分分支闭塞时,其扩张性减弱,血流量减少,对心肌的供血量相对固定。心肌的血液供给如减低到尚能应付心脏平时的需要,则休息时可无症状。一旦心脏负荷突然增加,如劳累、激动、左心衰竭等,使心肌张力增加(心腔容积增加、心室舒张末期压增高)、心肌收缩力增加(收缩压增高、心室压力曲线最大压力随时间变化率增加)和心率增快等而致心肌氧耗量增加时,心肌对血液的需求增加;或当冠状动脉发生痉挛(如吸烟过度或神经体液调节降碍)时,冠状动脉血流量进一步减少;或在突然发生循环血流量减少的情况下(如休克、极度心动过速等),心肌血液供求之间的矛盾加深,心肌血液供给不足,遂引起心纹痛。严重贫血的病人,在心肌供血量虽未减少的情况下,可由于红细胞减少,血液携氧量不足而引起心绞痛。
产生疼痛的直接因素,可能是在缺血缺氧的情况下,心肌肉积聚过多的代谢产物,如乳酸、丙酮酸、磷酸等酸性物质;或由缺血细胞释放的类似激肽的多肽类物质如缓激肽、五羟色胺、组胶等刺激心脏内植物神经的传入纤维末梢,经1~5胸交感神经节和相应的脊髓段,传至大脑,产生疼痛感觉。这种痛觉反映在与植物神经进人水平相同脊髓段的脊神经所分布的皮肤区域,即胸骨后及两臂的前内侧与小指,尤其是在左侧,而多不在心脏解剖位置处。有人认为,在缺血区内富有神经供应的冠状血管的异常牵拉与收缩,可以直接产生疼痛冲动。
二、病理
病理解剖检查显示心绞痛的病人,至少有一支冠状动脉的主支管腔显著狭窄达横切面的75%以上。有侧支循环形成者,则冠状动脉的主支有更严重的阻塞才会发生心绞痛。另一方面,冠状动脉造影发现5%-10%的心绞痛病人,其冠状动脉的主要分支无明显病变,提示这些病人的心肌血供和氧供不足,可能是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循环的小动脉病变、血红蛋白和氧的离解异常、交感神经过度活动、儿茶酚胺分泌过多或心肌代谢异常等所致。
三、中医学对心绞痛病因病机的认识
1.年老体虚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年过半百,肾气渐衰。肾阳虚衰则不能鼓动五脏之阳,引起心气不足或心阳不振,血脉失去温煦,鼓动无力而痹阻不通;若肾阴亏虚,则不能滋养五脏之阴,可使心阴内耗,心阴亏虚,脉道失润;或心火偏旺,灼津成痰,痰浊痹阻心脉,发为胸痹心痛。
2.饮食不当恣食肥甘厚味,日久损伤脾胃,运化失司,聚湿成痰,上犯心胸清旷之区,清阳不展,气机不畅,心脉痹阻,遂成本病;或痰浊久留,痰瘀交阻,亦成本病;或饱餐伤气,推动无力,气血运行不畅而发本病。
3.情志失调忧思伤脾,脾虚气结,运化失司,津液不得输布,聚而为痰,痰瘀交阻,气血不畅,心脉痹阻,发为胸痹心痛。或郁怒伤肝,肝失疏泄,肝郁气滞,郁久化火,灼津成痰,气滞痰浊痹阻心脉,而成胸痹心痛。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心病源流》认为七情除“喜之气能散外,余皆足令心气郁结而为痛也”。由于肝气通于心气,肝气滞则心气乏,所以七情太过,是引发本病的常见原因。
4.寒邪内侵素体阳虚,胸阳不振,阴寒之邪乘虚而人,寒凝气滞,胸阳不展,血行不畅,而发本病。《医门法律·中寒门》云:“胸痹心痛,然总因阳虚,故阴得乘之。”(诸病源候论》曰:“寒气客于五脏六腑,因虚而发,上冲胸间,则胸痹。”阐述了本病由阳虚感寒而发作,故天气变化、骤遇寒凉易卒发心痛。防圆》胸痹心痛的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其病位以心为主,然其发病多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如肾虚、肝郁、脾失健运等。本病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其本虚可有气虚、阳虚、阴虚、血虚,且又可阴损及阳,阳损及阴,而表现气阴两虚、气血双亏、阴阳两虚,甚至阳微阴竭、心阳外越;标实为气滞、寒凝、痰浊、血瘀,且又可相互为病,如气滞、血瘀、寒凝气滞、痰瘀交阻等。临床上常表现为虚实兼夹,如阴虚痰热互见,阳虚可兼痰饮等。发作期以标实表现为主,并以血瘀为突出,缓解期主要有心、脾、肾气血阴阳之亏虚,其中又以心气虚最为常见。
【临床表现】
一、症状
典型心绞痛发作是突然发生的位于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的压榨性、闷胀性或窒息性疼痛,亦可能波及大部分心前区,可放射至左肩、左上肢前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偶可伴有濒死恐惧感觉,往往迫使病人立即停止活动,重者可伴汗出。疼痛历时1-5分钟,很少超过15分钟;休息或含用硝酸甘油片,在1~2分钟内(很少超过5分钟)疼痛消失,常在体力劳累、情绪激动、受寒、饮食、吸烟时发生,贫血、心动过速或休克亦可诱发。不典型的心绞痛,疼痛科位于胸骨下段,左心前区或上腹部,放射至颈、下颌、左肩胛部或右前胸,疼痛可很轻或仅有左前胸不适发闷感。自发性心绞痛,特别是其变异型,多因冠状动脉痉挛引起,即使无体力活动亦可引起心绞痛,且疼痛较剧烈,持续时间较长。
二、体征
平时一般无异常体征。心绞痛发作时常见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皮肤发凉或出冷汗,有时可出现第四心音奔马律或第三心音奔马律及心尖部收缩期杂音。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心电图检查
在心绞痛发作时,绝大多数病人可出现以R波为主的导联上ST段压低,T波平坦或倒置;平时T波倒置的病人,心绞痛发作时可变为直立。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则常见有关导联ST段抬高。心电图无异常改变者,可考虑作负荷试验,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连续监测。
(二)201铊核素心肌显影
多在根据病史、心电图检查不能排除心绞痛时适用。
(三)冠状动脉造影
适用于稳定型心绞痛经内科治疗后症状无减轻,或反而加重者;不稳定型心绞痛经治疗效果不佳,宜争取早期检查考虑手术者;变异型心绞痛为明确治疗措施,需了解冠脉情况者。
(四)冠状动脉内超声检查和冠状动脉血管镜检查可显示或观察到管腔病变。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诊断
根据典型的发作特点和体征,含用硝酸甘油后缓解,结合年龄和存在冠心病易患因素,除外其他原因所致的心绞痛,一般可建立诊断。
对已确诊的心绞痛病人,尚需进行分型诊断。世界卫生组织“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将心绞痛分为劳累性和自发性两大类。结合近年对心绞痛病人的研究,目前心绞痛的分型一般归纳为三大类:
(一)劳累性心绞痛
是由运动或其他增加心肌需氧量的情况所诱发的心绞痛,包括以下3类:
1.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 亦称普通型心绞痛,其病情于1~3个月内稳定,无明显变
2.初发型劳累性心绞痛 指初次发作的劳累性心绞痛病程在1~2个月以内。有过稳定型心绞痛但已数月未发生心绞痛的病人再发心绞痛时,也归属本型范围。
3.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 亦称进行型心绞痛。指原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在3个月内病情呈进行性恶化,可发展为心肌梗死或猝死,亦可逐渐恢复为稳定型心绞痛。
(二)自发性心绞痛
即心绞痛发作与心肌需氧量无明显关系,疼痛持续时间一般较长,程度较重,且不易为硝酸甘油所缓解。包括以下4种类型:
1.卧位型心绞痛亦称休息时心绞痛,心绞痛常发生在半夜,偶尔在午睡或休息时发作。
2.变异型心绞痛与卧位型心绞痛相似,也常在夜间发作,但发作时心电图表现不同,显示有关导联ST段抬高,而与之对应导联则ST段可压低。
3.中间综合征亦称冠状动脉功能不全。指心肌缺血引起的心绞痛发作历时较长,达30分钟至1小时以上,发作常在休息或睡眠中发生,但心电图和血清等检查无异常,常是心肌梗死前奏。
4.梗塞后心绞痛为急性心肌梗死后不久或数周内发生的心绞痛。
(三)混合性心绞痛
为劳累性和自发性心绞痛混合出现。
此外,近年临床较广泛地使用不稳定型心绞痛一词,指介于稳定型与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之间的临床状态,包括初发型、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及各型自发性心绞痛在内。
按劳累时发生心绞痛的情况,又可将其严重程度分为四级。
二、鉴别诊断
(一)心脏神经症
其胸痛常为短暂(数秒)的刺痛或较持久(数小时)的隐痛。部位多位于左胸乳房下心尖部附近,或走窜不定。胸痛不发生在劳累的当时,而在其后出现,含用硝酸甘油无效或10多分钟后缓解。常伴有叹息、心悸、失眠、疲乏及其他神经衰弱症状。
(二)急性心肌梗死
胸痛部位与心绞痛相似,但疼痛剧烈,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小时,常伴有休克、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并见发热,合用硝酸甘油疼痛不能缓解。心电图面向梗塞部位的导联ST段抬高,并有异常Q波。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增高及血清酶学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
【治疗】
一、治疗思路
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应包括两层意义,一是冠心病易患因素的控制,二是预防和控制心绞痛的发作。因此,本病的治疗原则是改善冠状动脉供血和减轻心肌耗氧,同时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如药物治疗不能控制心绞痛的发作,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如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 、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或其他冠状动脉介人性治疗。中医药治疗本病疗效肯定,副作用小,适应症广泛。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酌加含黄酮类、香豆精类物质或挥发油成分的单味中药,可明显增加扩冠、抗凝、镇静、止痛作用。
二、一般治疗
(一)冠心病易患因素的控制
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甲亢、贫血、心衰等,控制体重,戒烟;避免使用增加心肌耗氧的药物。
(二)调整生活方式,减轻心肌氧耗
避免过劳、饱餐及剧烈体育活动。注意保暖、控制情绪,避免焦虑、暴怒、过度兴奋等。心绞痛发作时应立刻休息。
三、西医治疗
(一)药物治疗
1.发作时的治疗 ①硝酸甘油:0.3-0.6mg,舌下含服。②二硝酸异山梨醇(消心痛):5~10mg舌下含服,或用喷雾剂喷人口腔,每次1.25mg。③亚硝酸异戊酯:每次1安瓿(0.2ml),以手帕包裹敲碎,立即盖于鼻部吸人。
2.缓解期治疗 使用作用持久的抗心绞痛药物,以防心绞痛发作,可单独或交替应用、或联合使用下列药物:
(1)硝酸酯制剂①硝酸异山梨醇:二硝酸异山梨醇口服5~10mg,3次/日,单硝酸异山梨醇口服,20mg。2次/日。②四硝酸戊四醇酯:口服,10~30mg,3-4次/日。③长效硝酸甘油制剂:长效片剂口服,2.5mg,每8小时1次;2%硝酸甘油软膏或膜片制剂(含5~10mg)涂或贴在胸前、上臂皮肤,作用可维持12~24小时。
(2)β受体阻滞剂①普萘洛尔:口服,10mg,3~4次/日,可逐步增量到100~200mg/d。②美托洛尔:口服,30~100mg;2次/日。
使用本类制剂应注意:停用时应逐步减量,否则可诱发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支气管哮喘及心动过缓者不宜使用。
(3)钙通道阻滞剂①维拉帕米:口服,80~120mg,3次/日,或缓释剂240~480mg,1次/日。②硝苯地平:口服,10~20mg,3次/日,或缓释剂30~80mg,1次/日。本类制剂对变异型心绞痛疗效最好。停用时,也宜逐渐减量,以免发生冠脉痉挛。
(4)冠状动脉扩张剂①吗多明:口服,1~2mg,2~3次/日。②胺碘酮;口服,100~200mg,3次/日。
使用本类制剂有引起“冠状动脉窃血”现象,应加注意。
(二)血管再通术
根据情况, 可选择使用外科手术, 如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PTCA) 、冠状动脉内支架、激光冠状动脉成形术、冠状动脉斑块旋切术,或冠状动脉斑块旋磨术等。
四、中医治疗
(一)辨证论治
本病辨证多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标实有气滞、血瘀、寒凝、痰浊之不同,但以血瘀为常见;本虚有气虚、阳虚、阴虚之不同,又以气虚为多。发作期以标实为重,治以通脉止痛为要;缓解期以本虚为主,治宜补其不足,兼泻有余。
1.寒凝心脉
[证候]卒然心痛如绞,形寒,甚则手足不温,冷汗自出,心悸气短,或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多因气候骤冷或骤遇风寒而发病或加重,苔薄白,脉沉紧或促。
[治法]祛寒活血,宣痹通阳。
[方药]当归四逆汤:桂枝 细辛 当归 白芍 通草 大枣 甘草
2.气滞心胸
[证候]心胸满闷,隐痛阵发,痛无定处,时欲太息,遇情志不遂时容易诱发或加重,或兼有脘胀闷,得嗳气或矢气则舒,苔薄或薄腻,脉弦细。
[治法]疏调气机,和血舒脉。
[方药]柴胡疏肝散:柴胡 白芍 枳壳 香附 陈皮 川芎 甘草
3.痰浊闭阻
[证候]胸闷重而心痛轻微,形体肥胖,痰多气短,遇阴雨天易发作或加重,伴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口粘,恶心,略吐痰涎,苔白腻或白滑,脉滑。
[治法]通阳泄浊,豁痰开结。
[方药]瓜蒌蘿白半夏汤加味:瓜蒌 薤白 半夏 厚朴 枳实 桂枝 茯苓 干姜 甘草
4.瘀血痹阻
[证候]心胸疼痛剧烈,如刺如绞,痛有定处,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痛引肩背,伴有胸闷,日久不愈,可因暴怒而加重,舌质略红,或紫暗,有瘀斑,舌下瘀筋,苔薄,脉弦涩或结、代、促。
[治法]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方药]血府逐瘀汤:生地 白芍 当归 川芎 桃仁 红花 牛膝 桔梗 甘草
5.心气不足
[证候]心胸阵阵隐痛,胸闷气短,动则益甚,心中动悸,倦怠乏力,神疲懒言,面色鱿白或易出汗,舌质淡红,舌体胖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虚细缓或结代。
[治法]补益心气,鼓动心脉。
[方药]保元汤合甘麦大枣汤:人参黄芪肉桂浮小麦大枣丹参炙甘草
6.心阴亏损
[证候]心胸疼痛时作,或灼痛,或闷痛,心悸怔忡,五心烦热,口干盗汗,颜面潮红,舌红少津,苔薄或剥,脉细数或结代。
[治法]滋阴清热,活血养心。
[方药]天王补心丹:生地 玄参 天冬 麦冬 人参 茯苓 柏子仁 酸枣仁 远志丹参 当归 桔梗 五味子 炙甘草
7.心阳不振
[证候]心悸而痛,胸闷气短,自汗,动则更甚,神倦怯寒,面色皖白,四肢欠温或肿胀,舌质淡胖,苔白或腻,脉沉细迟。
[治法]补益阳气,温振心阳。
[方药]参附汤合桂枝甘草汤:人参附片桂枝甘草
(二)其他中医疗法
1.中成药 理气活血止痛可选用速效救心丸、活心丸内服;心绞痛宁膏外贴,或川芎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静滴。芳香开窍、益气温通可选用苏合香丸、苏冰滴丸、冠心苏合丸、麝香保心丸等。心痛苔白者可选用寒证心痛气雾剂舌下喷雾,心痛苔黄者可选用热证心痛气雾剂舌下喷雾。
2.中药辨病用药治疗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可酌加黄酮类化合物如葛根、参三七、菊花、红花、毛冬青;或香豆精类化合物如茵陈;或含挥发油类中药如麝香、细辛等。此外,尚可选用针灸、推拿疗法等。
【预后】
心绞痛病人大多可生存多年,但随时有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的危险,尤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中更容易发生。有室性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者预后较差,但决定预后的主要因素是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和心功能。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预后较差,左前降支病变较其他两大支严重。
【预防】
本病的预防应坚持三级预防:首先积极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一级预防);如已发生,则应积极治疗,延缓病变的进展并争取其逆转(二级预防);若发生并发症,则应积极处理、防止恶化,延长寿命(三级预防)。中医则强调动静结合,调节情志与饮食,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研究进展】
一、不稳定性心绞病(UA)研究
(一)病理生理研究 陈在嘉指出,UA产生心肌缺血最主要的病理生理机制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伴有血栓形成和血管收缩,使心肌供血原发性减少所致。
(二)危险度分层 陈纪林报告,将UA分成低危险组、中危险组、高危险组,分层系统中主要考虑的内容有:心较痛类型;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缓解方式;心电图缺血改变程度及肌钙蛋白等。丁文惠、冯玉宝等分刖指出,肌钙蛋白T、肌钙蛋白l和肌红蛋白水平增高对判断UA患者发生心脏事件有重要预测价值。
二、调脂治疗在心绞痛中的作用
目前, 虽然LDL-e降至多少为宜尚无定论, 但现有资料显示在LDL-e水平最低的人群中, 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率也最低。一系列大规模随机、对照粘床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进行冠心病一级和二级预防, 能有效减低LDL-c水平, 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且不增加肿瘤发生率和非心源性死亡。贝特类药物降低甘油三酯, 升高HDL-c同样能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
三、冠状动脉内皮功能与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血流介导性扩张或收缩(乙酰胆碱)是检测动脉内皮功能的重要进展,肱动脉血流介导性扩张受损是早期动脉硬化的标志和危险因素,冠状动脉内皮功能有受损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移桂物的病变、介入治疗后的急性闭塞有关。一氧化氮和血管生长因子的临床应用是内皮因子干预血管疾病过程的范例。在药物中,日前认为只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能改善内皮功能。(全国心绞痛及心肌缺血学术研究会纪要,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6):405)
四、方药实验研究
(一)一般药理特点
近年来研究防治冠心病的方药达百余种,常用防治冠心病方药具有以下药理特点:
1.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量及心肌营养血流量,对抗垂体后叶素诱发的心肌缺血
2.降低心肌耗氧量,虽不能扩冠,但能减慢心率,如人参、党参及其他补肾养心药物具有这类作用。
3.既能增加冠脉血流量,又可降低心率,减少心肌耗氧量,如葛根、参三七、盐肤木、四季青等药具有这类作用。
4.改善血液流变性,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及抗凝等作用,如川芎、赤芍、红花、丹参等活血化瘀类中草药。
治疗冠心病药物的主要有效成分有三类。一类为黄酮类化合物,如葛根、参三七、菊花、毛冬青、妇花等,具有扩张冠状动脉、调节心血管活动的作用。一类为香豆精类化合物,如菌陈等,具有扩张冠动脉、抗、镇静等作用。一类为挥发油成分,如麝香、细辛等,具有速效止痛、扩张冠状动脉等作用(实用中医内科学1935:344)。
(二)方药的实验研究
1.对心的直接作用;热证心痛气雾剂、丹参、复方丹参注射液、复方当归注射液、冠心Ⅱ号、川芎、赤芍、红花、当归 三七、山楂、桑寄生、淫羊霍、补骨脂、枳实、木香、瓜蒌、菖薄、茵陈、黄芪、黄精等能增加狗冠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并对幽体后叶素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缺氧有保护作用。冠心苏合九、苏冰滴丸、宽胸气雾剂能解除冠脉痉挛,改善心肌血,减少心肌增加冠脉血流量,耗氧量,提高耐缺氧能力。安徽中医学院用人参针观察,对缺血性心肌有保护作用,并能显著增加心肌组织的血流量(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7):427)
2.对心脏的间接保护作用:改善血小板功能:冠心Ⅱ号、毛冬青、红花、川芎、丹参、三棱、血竭、鸡血藤、三七、郁金、莪术、气血注射液、麝香、菖蒲、吴茱萸、肉桂等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其中冠心Ⅱ号、丹参、川芎、当归及毛冬青能抑制血小板释放反应, 川芎嗪能抑制TXB2的生成, 赤芍、红花、毛冬青能对抗TXR2的作用。改善血液流变性:冠心Ⅱ号、丹参、赤芍、川芎、红花、气血注射液、静香能降低血液粘度,加速红细胞电泳,改善血液流动性而消除其瘀。溶解血栓作用:冠心Ⅱ号、川芎、益母草均能显著增加红血栓的溶解率,减弱白血栓的增长趋势,当归有抗体外血检形成作用,麝香、牛黄有尿激酶样作用,蟾酥有抗凝血酶样作用,故可对抗血栓的形成。
3.对心脏的其他作用:川艿、赤芍、丹参、红花、生脉散、益气活血注射液、人参、麦冬等能增加心脏的耐缺氧能力。心宝、乌头、附子、酥、人参、黄芪、生脉散、五味子、气血注射液等能增强心脏收缩功能,尤其能改善左心室的收缩功能,增加心排血量。此外,许多治疗冠心病的方药有一定纠正心律素乱、改善微循环、降低或调整血压等多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