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表里双解
大柴胡汤 《伤寒论》
【组成】柴胡半斤(12g) 黄芩三两(10g) 芍药三(10g)半夏洗, 半升(10g) 枳实卖,四枚(8g)
大黄二两(5g) 生姜五两(12g) 大枣擘,十二枚(4枚)
【用法】水煎服,大黄后下(原方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效】和解少阳,兼泻阳明。
【主治】少阳阳明并病。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郁郁微烦,呕吐不止,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下利不畅,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方解】按原方作者之意,本方证系因少阳病不解,而邪热又已内传阳明所致。邪犯少阳则枢机不利,故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郁郁微烦;邪犯阳明则腑气不通,以致胃气上逆而见呕吐不止;再者邪热已人阳明之腑,故又见便秘或下利不畅,腹痛等阳明腑实证,其机理与大承气汤证(《伤寒论》)相同,但病情较轻。既然有阳明腑实证,则宜用下法,现少阳阳明并病,在治法上,则宜以和解少阳为主,兼以清泄腑实。方中柴胡为君,配伍臣药黄芩以和解少阳。大黄、枳实内泄腑实,亦为臣药。邪热在肝胆肠胃,故又选用白芍,一与柴胡相伍,舒泄肝胆之郁热,一与枳实相伍,理气和血,柔肝缓急止痛。生姜之所以重用,一是借其辛散之性,助柴胡以透解少阳之邪,正如《医宗金鉴》所云:“柴胡得生姜之倍,解半表之功捷。”二是和胃止呕。半夏散结消痞满,与生姜相伍,又可和胃止呕,共为佐药。大枣为使药,与生姜相伍以调和营卫。综观全方,重用柴胡、生姜而轻用大黄,可知原方作者立法之意是透解少阳之邪热宜捷,泻下阳明之腑实可缓。
本方虽有阳明腑实证,但未成大实,病情尚轻,故于大承气汤中去芒硝、厚朴。
【临床运用】
1.运用要点:往来寒热,呕吐,脘腹满痛,便秘或下利不畅,苔黄,脉弦数。
2.胆囊炎、胰腺炎、阑尾炎、细菌性痢疾、肠系膜淋巴结炎等属于少阳阳明并病者,可用本方治之。
3.原方用法中,大黄不后下,但本方之用大黄,意在泻下、清热,因此,大黄以后下为妥。
4.本方证兼有黄疽者,可加茵陈以清热利湿退黄。
5.肝内胆管结石、胆结石属于肝胆湿热(热重于湿)者,可用本方去生姜之走表,加鸡内金、海金沙以化石解郁。此时,柴胡的作用是疏肝利胆。
6.本方在《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用治少阳阳明合病属热实者,在《金匮要略》则用治心下满痛兼少阳病见证者。根据原方作者对本方证治的论述,本方的立法、配伍应以《伤寒论》为依据。
【参考文献摘录】据临床报道:本方去半夏、生姜、大枣,加海金沙、丹参、鸡内金、金钱草,
治疗胆石症35例、治疗时间6-33天。结果:经B超证实,胆石排净者26例,排出部分胆石者8例,未
排石者1例,结石排尽率达74.3%(湖北中医杂志,1989.1:46)。
【方歌】
大柴胡汤用大黄,枳芩夏芍枣生姜,
少阳阳明同合病,和解攻里是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