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象学说中的心,在中医文献中有血肉之心和神明之心之别。血肉之心,即指实质性的心脏;神明之心是指脑接受和反映外界事物、进行意识、思维、情志等精神活动的功能。
中医学把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归属于心,故有神明之心的说法。正如李挺所说:“有血肉之心形如未开莲花,居肺下肝上是也。有神明之心……主宰万事万物,虚灵不昧是也。”(《医学入门》)请看,中医学论道“心”的生理功能是这么说的:
1.心主血脉:心主血脉,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血就是血液。脉,即是脉管,又称经脉,为血之府,是血液运行的通道。心脏和脉管相连,形成一个密闭的系统,成为血液循环的枢纽。心脏不停地搏动,推动血液在全身脉管中循环无端,周流不息,成为血液循环的动力。所以说:“人心动,则血行于诸经,……是心主血也。”(《医学入门》)由此可见,心脏、脉和血液所构成的这个相对独立系统的生理功能,都属于心所主,都有赖于心脏的正常搏动。
心要完成主血脉的生理功能,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心脏和脉管内的血液,即心的物质,称之为心血;一是心脏推动血液循环的动力,即心的机能,称之为心气。心血与心气,两者既对立又统一,构成了心脏自身的矛盾运动,以维持心脏的正常生理功能。心脏的正常搏动,在中医学理论上认为主要依赖于心气,心气充沛,才能维持正常的心女、心和心,血液才能在脉内正常地运行。血液的正常运行,也有赖于血液本身的充盈,所以,心气充沛,血液充盈和脉道通利,是血液运行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
心主血脉的生理作用有二:一是行血以输送营养物质。心气推动血液在脉内循环运行,血液运载着营养物质以供养全身,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肌肉皮毛,整个身体都获得充分的营养,藉以维持其正常的功能活动。二是生血,使血液不断地得到补充。胃肠消化吸收的水谷精微,通过脾主运化,升清散精的作用,上输给心肺,在肺部吐故纳新之后,贯注心脉变化而赤成为血液,故有心生血”(《类经》)之说。
心脏功能正常,则心脏搏动如常,脉象和缓有力,节律调匀,面色红润光泽。若心朋发生病变,则会通过心脏搏动、脉搏、面色等方面反映出来。如心气不足,血液亏虚,脉道不利,则血流不畅,或血脉空虚,而见面色无华,脉象细弱无力等,甚则发生气血瘀滞,血脉受阻,而见面色灰暗,唇舌青紫,心前区憋闷和刺痛,脉象结、代、促、涩等。
长沙杏林易园文化传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