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尿与小便不禁
遗尿,是指在睡眠中小便自遗,醒后方知的疾病,也称为尿床。小便不禁,指在清醒状态下不能控制挂尿,面尿液自行挂出的病症。在临床上,遗尿多见于素禀不足之儿童,小便不禁多见于老人、妇女及病后,但总因脏气虚衰,气化不固;或湿热瘀血内阻,引起静胱失约而发病。凡以神志昏迷为主症而伴随小便失禁者,古称“失澧”、“失漏”,也有称为“遗尿”的,则不属本证范围。
《内经》有关于“遗溺”的记载,如《素间·咳论》篇说:“膀胱咳状,咳而遗溺。《灵枢本输》篇说:“虚则遗溺,遗溺则补之。”不仅认识到遗溺的部位在膀胱,病性多属虚,还指出补法为一般治疗原则。遗尿有广义、狭义之分,遗尿一词最早见于《伤寒论》,如《伤论·阳明病脉证并治》:“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谢语遗尿。”这种与高热昏迷联系在一起的“遗尿”主要指外感热病危重阶段出现的尿失禁,属于广义的速尿。狭义的遗尿俗指尿床。尿床一词最早见于(诸病潭候论^屎织)..认为:人有王睡眠不觉尿出者,是其质明气遍感一阳气偏也。”进一步认识到遗尿与系赋素质有关,且病机多属阳虚阴盛,膀胱虚冷。《诸病源候论》专立“小便不禁候”云:“小便不禁者,气虚,下焦受冷也。肾主水,其气下通于阴,肾虚下焦冷,不能温制其气虚的密切关系。后世医家多循《内经》《诸病源候论》之说,惟朱丹溪认为,小便失禁水液,故小便不禁也,说明遗尿与小便不禁虽然都是下焦虚寒,但强调了小便不禁与骨因病机有寒、火邪、血少、气虚等。《证治准绳》指出遗尿的病位涉及胁、肾、肝、有“热风店”和“属热虞来”之分。明·王纶总结前人经验,归纳遗尿、小便不禁的病尿、逸、小便失禁、尿床并列为名,应用了方药、针灸、外治等,大大丰富了治疗方,对于速尿的治则治法,历代医家都有颇详的论述,《千金要方》在列诸治法时,把速法。《太平圣惠方·治遗尿诸方》明确提出“治遗尿恒涩”的原则,在温补的治法上又增加了收涩一法。及清代,林佩琴阐发《内经》督脉生病为遗尿、肝所生病为遗尿之旨,强调“治水必先治气,治肾必先治肺”的论点。
本病范围包括小儿和成人遗尿,以及西医学的神经功能紊乱和泌尿系统病变所致之小便不禁。除外大脑病变如高热昏迷、脑溢血、脑炎、脑肿瘤以及脊髓损伤等引起的尿失禁,有些充溢性尿失禁,如前列腺肥大所致尿潴留,由于膀胱积蓄大量尿液后的压力超过尿道阻力时,尿液不禁流出,不属小便不禁的范畴。
【病因病机】
遗尿、小便失禁的病因病机分为外感、内伤西大类。外感主要为湿热太盛,或因下焦套血而产生遗尿:内伤主要为五脏虚损。
(一)五脏虚损
尿自遗与上焦肺、中焦脾、下焦肾的功能失调有关。肺主气,能通调水道,下输膀
胱,肺虚治节失司,则膀胱不约;脾主运化,职司传输水液,如脾气不足,中气下陷,水液无制而自遗;肾主水,其气下通于阴,肾虚下寒,不能温化水液而尿自遗。足厥阴肝经及督脉循阴器,系溺孔(尿道口),若督脉虚衰,失于固摄,不能约束膀胱和尿道;或肝气不调,疏泄不利,均可致尿自遗。此外,因心与小肠相表里,当心气亏损或心肾不交时,传送失度,亦可发生遗尿或不禁。
五脏虚损的原因主要有劳伤、忧思等损伤肝、脾、肺,房劳伤肾,病后气虚,老年肾亏,而其中肾与膀胱虚冷是致遗尿、小便不禁的重要原因。
(二)湿热下注
湿热蕴结,下注膀胱,膀胱失约,亦可致尿自遗。如《医学六要·遗尿》说:“亦有下部湿热太盛,迫水妄行者,其人必嗜酒。”即指此种病机而言。
(三)下焦蓄血
各种原因产生之瘀血,积于膀胱,阻于尿道,而致膀胱不固,故尿自遗。因产后损伤而致小便不禁者,亦属膀胱瘀血范畴。如《类证治裁·闭癃遗溺》所说:“产者不顺,致伤膀胱,或收生不慎,损破尿脬,皆能致小水失禁也”。
综上所述,遗尿、小便不禁的主要病因病机,在内伤方面有肺虚不能化气,则膀胱不约:脾虚中气下陷则尿自遗:肾虚不能温化水液而尿出不知:心气不足,小肠传送失度而致尿自出;肝经疏泄失司,不能造节尿道之开启而遗尿。五脏虚损均可产生遗尿、小便不禁,而其中肾与膀胱虚寒最为主要。外感方面有湿热太盛,迫水妄行,此外,下焦蓄血亦可产生遗尿、小便不禁。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要点
1.凡3岁以上的儿童或成年人在睡眠中小便自遗,或有梦自遗,醒后方知,均可诊断为遗尿。
2.凡在清醒状态,小便不随意地流出,即可诊断为小便不禁。包括咳嗽、喷嚏,行走、直立、心急、大笑、高声、惊吓时尿自出,以及老年体虚、产后小便不能自禁等,均属小便不禁。
3.辨轻重 遗尿与小便不禁,虽是虚证者多,实证者少,但应注意辨别虚证的轻重。一般而论,幼年患病,脾气不足,候其气壮即固,病亦轻;成年患病,脾肺气虚,必须调理后可愈。壮年患病,阳气渐衰,病较重;老年患病,元气亏虚,阳气虚极,病则更重。以症状而论,有梦而遗尿者,病较轻,无梦而遗尿者,病较重;夜有遗尿而昼有不禁者,则病重。不禁与尿相比,不禁为重,遗尿为轻。咳嗽或谈笑而不禁者较轻,无故不者较重。至于在原发疾病如淋、、辨、痿,以及伤寒、温病、中风、暑病过程中,以迷为主症出现的尿失禁,更是病情重险的征象,不属小便不禁的范围,应区分开来。
4.辨寒热 遗尿与小便不禁,虽是寒证居多,但热证有之。其辨别之要,着重从全身症和舌脉分析。寒证多畏寒神怯,背脊冷凉,平日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脉沉缓。热证常夹阴虚,多手足心热,面颊潮红,口干咽燥,平日小便短黄,舌质红,苔少,脉细数;如兼湿热,则舌苔黄腻。
(二)鉴别诊断
1.胞痹 是属内脏痹证之一。因胞痹亦有小便不禁的症状,故应加以鉴别。胞痹是因风寒湿邪久客膀胱,气化失常所致。主要症状有少腹胀满,小便淋漓不尽,或有失禁,伴有关节酸痛,肢体重着,腰酸痛面活动不利等症。
2.膀胱咳 属于咳嗽的一种,以咳嗽为主,在剧烈咳嗽时小便自遗,咳嗽痊愈后,尿自遗即消失。与尿失禁不难鉴别。
【辨证论治】
遗尿、小便不禁都是指小便不能控制面自行排出的一种病证。其病因病机主要为肺、脾、肾、肝及督脉受损,也可因湿热、瘀血引起。一般以下焦虚冷最为常见。治疗上除湿热、瘀血所致者当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外,总以温补、固涩为大法。遗尿、小便不禁,必须与以昏迷为主症的尿失禁分别开来,前者预后较好,后者常是危重的征象。
1.下焦虚冷
[证候]神疲怯寒,腰膝酸软,两足无力,畏寒背冷,尿自遗或不禁,苔薄,舌质淡,脉沉细无力,或脉沉缓。
[分析]肾主水,肾气下通于阴,小便者水液之余,膀胱者津液之府。肾阳不足,府气虚冷,既不能温化水液,又不能约制水液之余,故尿自遗或不禁,并呈现虚寒之脉症。下焦虚冷之小便不禁,多是虚劳病过程中的一个症状,常表明其虚损程度已波及肾与命门,是病情增剧的标志。
[治法]温肾固涩。
[方药]《济生》菟丝子丸:菟丝子 肉苁蓉 附子 鹿茸 牡蛎 五味子 桑螺蛸 益智仁 山药
若下焦虚冷好转,应减少温补肾阳之品,可在缩泉丸的基础上加用菟丝子、补骨脂、肉苁蓉等。如是老年人虚寒太盛,可选用大菟丝子丸。
2.肺脾气虚
[证候]尿意频急,时有溺自遗或不禁,面白气短,甚则咳嗽,谈笑均可出现尿不禁,小腹时有坠胀,舌质淡红,脉虚软无力。
[分析]劳伤或忧思过度,损伤脾肺,两脏气虚,不能约束水液,故水不禁或遗尿。肺气虚面下陷,故小腹时时坠胀;肺气虚而治节失司,不能通调水道,故尿意频数,滴沥不尽。咳嗽、谈笑均能伤气,脾肺气虚者,复加伤气则气无约束之力而不禁。肺脾气虚所致之小便不禁,可进一步发展成为下焦虚冷,使病情加重。
[治法]补肺健脾。
[方药]补中益气汤:黄芪 甘草 人参 当归 陈皮 升麻 柴胡 白术
可加牡蛎、五味子治疗,以升举下陷之气,恢复升降转输之机,使膀胱之气化与约束之力恢复正常,是标本同治之法。若肺、脾、肾三脏气虚者,可用黄芪束气汤加山药、白术等。
3.心肾亏损
[证候]睡中遗尿而无梦或尿不禁,精神不振,形体消瘦,夜寐不佳,心烦而频淋,菩薄,舌尖有红刺,脉沉细而数。
[分析]心与小肠,肾与膀胱均互为表里,水注于膀胱而泄于小肠,心气不足则小肠分清泌浊功能失调,膀胱失于约束,而致睡中遗尿或不禁,且夜寐不佳;如偏于心阴不足、心火偏亢者,则心烦、澧频淋漓不禁;如偏于肾阴不足、相火偏亢者,则五心烦热,面部潮红、盗汗,有梦面遗尿,或心急发怒而尿自遗。
[治法]调补心肾。
[方药]桑销散:桑螈销 远志 菖蒲 龙骨 人参 茯神 当归 龟板
若心阴不足而心火偏亢者,可配合应用导赤散。若心肾不交而夜寐不安者,可配合应用交泰丸。若肾阴不足而相火偏亢者,宜用滋水清肝饮,加补脬固涩之品如益智仁、山药、五味子等。
4.督脉不足
[证候]溺自遗,头晕目花,腰膝酸痛,脊背酸楚,或阳痿遗精,苔白,舌质淡,脉弦细无力。
[分析]督脉根于肾,督脉不足,不能约束水道,则尿自遗,脊柱不用;脊髓不充,则膏背酸楚,或有阳痿遗精;头晕目花,腰胁酸痛,均为肾督亏虚所致。
[治法]补益肾督。
[方药]菟丝子丸:菟丝子 泽泻 鹿茸 石龙齿 肉桂 附子 石斛 熟地黄 茯苓 续断 山茱萸 肉苁蓉 防风 杜仲 牛膝 补骨脂 荜澄茄 沉香 巴戟天 茴香 五味子 桑螈蜻 川芎 覆盆子
可加人女贞子、早莲草、川断肉、金狗脊等,亦可加人固涩之品,如牡蛎、龙骨、桑螺销等。若兼有阴虚者,可配合服用杞菊地黄丸。
5.温热下注
[证候]小便频数,尿热,时有尿自遗,瘦赤而臭,或有腰酸低热,或尿滴涩淋满,苔薄腻,舌质偏红,脉细滑面数。
[分析]湿热下注膀胱,失治或治疗不当,使湿热留恋下焦血不解,久则发生尿自遗。湿热下注,久则伤阻,多兼有阴虚、膀胱湿热的脉证。
[治法]清利湿热。
[方药]八正散:瞿麦 萹蓄 车前子 大黄 山栀 木通 滑石 甘草梢 灯心
湿热下注多属肾虚脬热,故在清利湿热时,可适当加用补肾之品,如山药、山萸肉、菟丝子;或清利湿热后改用补肾之品以调理之。
6.下焦蓄血
[证候]小便滴沥不畅,小腹胀满隐痛,可触及块状物,时有尿自遗,苔薄,舌质黯或有紫斑、脉涩或细数。
[分析]瘀血阻于膀胱,以致膀胱气化失司,不能制约而致尿自遗。如秘血日久化热,可致瘀热。舌质黯或有紫斑、脉涩均为瘀血征象。
[治法]活血化瘀。
[方药]少腹逐瘀汤:小茴香 干姜 延胡索 没药 当归 川芎 肉桂 赤芍药 蒲黄 五灵脂
夹有瘀热者,加山栀、黄连。下焦蓄血的治疗一般忌用涩法,宜通因通用。如因难产伤及膀胱而下焦蓄血者,可用补中益气汤加人桃仁、红花之类。
【预防与调护】
(一)预防要点
1.预防遗尿的措施:宜侧卧位,被子不要过紧,双脚不宜过暖或受压;晚餐和睡前控制进水量,临睡前让患者排空小便;白天勿过于疲劳,并根据遗尿时间可定时叫醒,督促其排尿。
2.预防小便失禁的措施:小便失禁常常是虚劳等疾病过程中的一个症状,因此必须积极治疗原发病;应避免长期使用利尿通淋药,以免引起小便不禁。
(二)调护要点
1.勤更换被尿液污染的衣被,卧床病人应用温水清洗其会阴部以保持皮肤清洁。
2.饮食宜清淡有营养,忌过咸之品。
3.对于儿童,应加强对患儿的精神护理,消除害羞、紧张和悲观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小培养按时排尿的习惯,白天勿玩耍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