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
便秘是指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排便周期延长,或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经常便而不畅的病证。
在古代,便秘有很多名称。如“大便难”、“后不利”、“脾约”、“阴结”、“阳结”、“不大便”、“不更衣”、“大便秘”、“肠结”等。
《内经》称便闭为“后不利”、“大便难”,认为与脾受寒湿侵袭有关。如《索问·厥论)说:“太阳之版,则腹胀后不利。《素间·至真要大论》云:“太阴司天,湿淫所胜。大便难。”汉-张件景则称便秘为“脾约”、“阴结”、“阳结”,认为其病与寒、热、气滞有关。张仲景将便秘分为阴结与阳结两大类,很受后人推崇。治疗上除分别提出了内服药物治疗外,还提出蜜煎导、猪胆汁导等外用药塞肛通便法。隋·巢元方认为引起便秘的原因很多,三焦五脏不和,冷热之气不调,热气偏人肠胃,津液竭燥,曾可导致糟粕痞结,塞塞不通。金~刘完家则非常重视肾阴亏损而致便秘。朱震亨在《丹溪心法·燥结》_中认为血少是便秘的重要原因之一。治疗上提出“不可妄用攻下。如妄以峻利之药逐之,则津液走,气血耗,虽暂通而即秘矣。”因此“燥络血少不能润泽,理宜养阴。”明·张景岳在《景岳全书·秘结》中认为古方书中对便秘立名太烦,不便于掌握。因此,他把便秘分为阳结与阴结两大类,“盖阳结者邪有余,宜攻宜泻者也;阴结者,正不足,宜补宜滋者也。.....有火者便是阳结,无火者便是阴结。”张氏这种对便秘的分类及所述治疗法则、简明扼要,便于临床应用。
便秘可见于西医所称的习惯性便秘,全身衰制致排便运力减弱引起的便秘,肠神经官能症、肠道炎症恢复期肠蠕动减弱引起的便秘,肛裂、痔疮、直肠炎等肛门直肠疾患引起的便秘以及药物引起的便秘等,均可参考本篇进行辨证治疗。高热病人兼见之便秘,除按热性病辨证治疗外,亦可参考本篇处理其便秘兼证。
【病因病机】
大肠为传导之官。饮食进人肯中,通过脾胃运化,吸收精微后,所刺糟粕最后由大肠传送出去。如果胃肠受病,或者因为其他原因而影响到胃肠功能都可引起便秘。
(一)肠胃积热
素体阳盛,或饮酒过多,或过食辛辣厚味,或误服药石而致热毒内盛;或热病之后,余热留恋;或肺燥肺热下移于大肠,均可导致肠胃积热,耗伤津液,以致肠道干涩燥结,形成热秘。
(二)气机郁滞
忧愁思虑过度;或久坐室内,缺少运动;或外科手术后肠道粘连;或跌打损伤,伤及胃肠;或虫积肠道;或肺气不降,均可导致大肠气机郁滞,通降失常,传导失职,糟粕内停而成气秘。
(三)气血亏虚
劳倦内伤、病后、产后及年老体弱之人,气血亏虚;或病中治疗过用汗、利、燥热之剂,损伤阴津;或出汗过多,或房室劳倦,损伤气血阴精,或素患消渴,阴津亏耗。气虚则大肠传导无力,阴血亏虚则肠道干涩,都可造成便秘。
(四)阴寒凝滞
常食寒凉生冷,或过用苦寒药物,伐伤阳气,或年老体弱,真阳不足,脾肾阳气虚弱,温煦无力,不能蒸化津液,温润肠道,于是阴寒内结,糟粕不行,凝滞肠道而成冷秘。
便秘虽主要由于大肠传导功能失常,而与肺、脾、肾三脏关系极为密切。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热肺燥移于大肠,导致大肠传导失职而成便秘;脾主运化,脾虚运化失常,糟粕内停,可形成便秘;肾主五液,司二便,肾精亏耗则肠道干涩;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则阴寒凝结,传导失常而形成便秘。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要点
1.明确便秘的主症大便次数减少,即排便间隔时间延长,三五日或七八日才大便一次,或虽然排便间隔时间正常,但粪质干燥,排出困难。
2.观察大便的性状粪质干燥坚硬,排便时肛门有热感者,属燥热内结;粪质干结,排出艰难者,多为阴寒凝滞;粪质不甚干结,但欲便不出或便而不畅者,多为气虚。
3.注意腹部触诊大便秘结而腹胀拒按者,属实证;大便秘结而腹胀喜按者,属虚证。
(二)鉴别诊断
腹部切诊时,左下腹可扪及条索状包块,少数便秘日久者,腹部可多处扪及大小不等的包块,均为粪块所致,此时须与积聚鉴别。便秘之包块,通下之后即消失或减少;积聚之包块,通下之后,依旧不变。
【辨证论治】
便秘根据其临床表现和病变性质,一般分为虚实两类进行辨证施治。其治疗虽以通下为原则,但绝非单纯用泻下药。实秘当以清热润肠通便、顺气导滞为治;虚秘者则应以益气养血、温通开结为法。
(一)实秘
1.热秘
[证候]大便干结,小便短赤,面红心烦,或有身热,口干口臭,腹胀腹痛,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分析]热秘即古代所说之阳结。肠胃积热是其主要病机。由于热积于肠胃,耗伤津液,肠道干湿,故大便干结;积热上蒸,浊阴不降,故口干口臭;热盛于内,故心烦、面红、身热;热移膀胱,则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为热盛伤津之象。
[治法]清热润肠。
[方药]麻子仁丸:麻子仁 芍药 枳实 大黄 厚朴 杏仁 蜜
如无成药,可改用汤剂。大便干结而坚硬者,可加人芒硝以软坚散结,泻热通便。如口干舌燥,津液耗伤者,可加人生地、玄参、石斛之类以养阴生津。如兼痔疮便血,宜加入槐花、地榆以清肠止血:如兼郁怒伤肝,目赤易怒,脉弦数者,可加服更衣丸,以清肝通便。如因痰热肺,以致大肠结热便秘者,宜加人黄芩、瓜菱仁之类,以清肺润肠热。热证较重者,加黄连、栀子、芦荟之类。
2.气秘
[证候]大便秘结,欲便而排出困难,嗳气频作,胸胁痞满,甚则腹中胀痛,纳食减少,苔腻,脉弦。
[分析]由于情志不和,肝脾之气郁结,气机壅滞,传导失常,糟粕内停,所以大便秘结,欲便不得。肝气横逆,胃气不降,所以嗳气频作,胸胁痞满。气滞不行,肠胃食积未除,所以腹中胀痛,纳食减少。苔腻,脉弦,为肝脾之气不和,内有积滞之征。
[治法]顺气导滞。
[方药]六磨汤:木香 乌药 枳实 沉香 槟榔 大黄
如气滞日久化火,症见口苦咽干,苔黄,脉数者,加栀子、龙胆草之类清热泻火。七情郁结,忧郁寡欢者,可加柴胡、白芍、合欢皮之类疏肝解郁。虫积阻滞气机者,重用槟榔,并加雷丸、榧子、使君子等驱虫之剂。跌仆损伤或术后肠粘连者,于理气之外,宜加活血祛瘀之品,如桃仁、红花、赤芍之类。如痰饮阻滞气机者,宜加皂荚、甘遂之类逐饮通下。
如气秘由于肺气不降者,当肃降肺气,因肺与大肠相表里,用苏子降气汤或加威灵仙、火麻仁。若中风、瘫痪致气滞便秘者,可用搜风顺气丸。
(二)虚秘
1.气虚便秘
[证候]大便不一定干硬,虽有便意而临厕努挣乏力,难以排出,挣则汗出、短气,便后疲乏,面白神疲,肢倦懒言,舌淡嫩,苔白,脉弱。
[分析]因肺脾气虚,导致排便困难,肺主一身之气,与大肠相表里,肺气虚则大肠传送无力,排便困难。卫外不固,所以排便努挣时汗出、短气,脾虚则运化精微功能减弱,气血来源不足,所以面白神疲。舌淡苔白,脉弱,是气虚血少的征象。
[治法]益气润肠。
[方药]黄芪汤:黄芪 陈皮 麻仁 白蜜
可加党参、甘草等以加强益气通便的作用。如果气虚下陷,肛门有下坠感,屡欲登测而虚坐努责,可加升麻、柴胡等以益气升陷。肺虚久咳短气者加生脉散及紫菀、白前,服上方不效者,宜兼补肾,可用大补元煎加味。
2.血虚便秘
[证候]大便秘结,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心悸,唇舌淡,脉细软。
[分析]血虚津液亏虚,不能下润大肠,所以大便秘结。血虚不能上荣头面,所以面色无华,头晕目眩。血不养心则心悸。舌淡脉细为血虚之征。
[治法]养血润燥。
[方药]润肠丸:当归 桃仁 麻仁 枳壳 生地
若血虚有热,兼见口干心烦,苔剥,脉细数,宜加生首乌、玉竹、知母等以生津清热。若津液已复而大便仍干燥者,可用五仁丸,以润燥滑肠。
3.阳虚便秘
[证候]大便艰涩,难以排出,腹中冷痛,小便清长,四肢不温,腰膝酸冷,舌质淡,苔白润,脉沉迟。
[分析]病后身体虚寒,或老年人阳气衰惫,阴寒内生,留于肠胃,阴气固结,阳气不运,以致肠道传送无力,大便排出困难。由于阴寒固结,气机不调,以致腹中冷痛。脾肾阳虚,可见尿清,四肢不温,腰膝酸冷。舌淡,苔白,皆是阳虚内寒的征象。
[治法]温阳通便。
[方药]济川煎:当归 牛膝 肉苁蓉 泽泻 升麻 枳壳
若气虚者加黄芪。老年人虛冷便秘,可用半硫丸。冷便可用附桂八味丸,加肉苁蓉、当归、锁阳,也可用四神丸或理中丸加味治疗。
4.阴虚便秘
[证候]大便干结,形体消瘦,或见颧红,眩晕耳鸣,心悸怔忡,腰膝酸软,大便如羊屎状。舌红少苔,脉细数。
[分析]阴血不足,不能下润大肠,肠道干涩,故大便干结;阴虚则形体消瘦,或见频红;心血不足,故心悸怔忡;肝血不足则头晕目眩;肾阴虚则耳鸣,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乃阴虚之象。
[治法]滋阴补肾。
[方药]六味地黄丸:熟地 山萸 山药 丹皮 泽泻 茯苓
一般加麻仁、玄参、玉竹、蜂蜜之类,以滋阴润肠通便。
【预防与调护】
(一)预防要点
1.饮食上避免过度煎炒、酒类、辛辣,或过食寒凉生冷,宜多食粗粮蔬菜,多饮水。
2.生活起居避免久坐少动,宜多活动以流通气血。
3.避免过度七情刺激,保持心情舒畅。
4.保持定时登厕。
(二)调护要点
1.热病之后,由于进食甚少而不大便的,不必急于通便,只须扶养胃气,待饮食渐增,大便自行正常。
2.大便干硬,可用蜜煎导或甘油栓之类纳人肛中,使大便易于排出,以避免局部损伤。
3.身体极度虚弱,大便过于干硬,积于直肠,无力排出者:便前给服补气药以防虚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