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黄芩黄连汤 《伤寒论》
【组成】葛根半斤(30g) 甘草炙,二两(8g) 黄芩三两(10g) 黄连三两(10g)
【用法】水煎服(原方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淬,分温再服)。
【功效】解表清里。
【主治】协热下利。症见身热汗出,泻下不畅,日三五次,伴胸脘烦热,口干作渴,舌红苔黄,脉数。
【方解】本方原治伤寒表证未解,误用下法而成协热下利证。此时,表证未解,故见身热;误用攻下,虚其里气,表邪乘虚入里(阳明)而成里热,故见下利,胸脘烦热,汗出口渴。此时,“邪陷于里者十之七,而留于表者十之三,……”(《伤寒贯珠集》)因此,治之宜表里双解而以清里为主。但在具体运用上,凡表里俱病者,一般宜以解表为先,故此方中重用味甘辛性凉的葛根为君,一以辛凉解表退热;二是取其升发脾胃清阳之气以治下利;三是甘凉生津止渴。由于葛根清里止利之力不强,故又选用善于清热燥湿,厚肠止利之黄连为臣,并选黄芩以加强黄连清热止利之力为佐,臣佐药虽属苦寒化燥之品,但因本证尚未伤阴,故可用之,兼之葛根甘凉生津,芩、连则清热燥湿而无伤阴之虑。使以甘草,甘缓和中,缓芩、连之苦燥。四药相伍,“合为清热止利,兼解表邪之剂”(《临证实用伤寒学》)。
【临床运用】
1.运用要点:身热下利,舌红苔黄,脉数。
2.胃肠型感冒、肠伤寒、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等属于表热未解、里热甚者,可用本方治之。
3.本方既能治表,又能治里,但清里之力较强,因此,对于本方治证不论有无表证,均可用之。
4.本方适于热利,兼见腹痛者,可加白芍以缓急止痛。泻下臭秽,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属于湿热俱盛(热重于湿)者,可加木香、槟榔以行气化湿。
5.舌淡苔白,脉沉迟属于虚寒下利者;舌红无苔,脉细数属于热毒下利,伤阴耗津者,均忌用本方。
6.至于煎服法,原方是先煮葛根。其理由,按柯韵伯之说是“先煮葛根,后纳诸药,解肌之力优而清中之气锐。”但根据临床观察,根据葛根的药性,人药不必先煮。
【参考文献摘录】拐临床报道:本方治疗小儿秋季腹泻36例,平均退热3.4天,止2.7天(新
药杂志,1977,8:33)。
【方歌】
葛根黄芩黄连汤,再加甘草共煎尝,
邪陷阳明成热利,清里解表保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