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辛温解表 麻黄汤 《伤寒论》
第一节'辛温解表
麻黄汤 《伤寒论)
【组成】麻黄去节,三两(9g),桂枝二两(10g)杏仁去皮尖,七十个(10g)甘草一两(6g)
【用法】水煎服(原方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需吸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症见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方解】本方原为太阳伤寒证而设。所谓太阳伤寒证,是指外感风寒表实证。由于风寒袭表,邪正相争,故出现恶寒,发热,脉浮;肺主一身之气,外合皮毛,今风寒之邪客表,毛窍闭寨,导致肺气不宣,故出现喘咳,无汗。治疗上应以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为法。方中麻黄辛苦温,善于开腠理,既能发汗散寒,又能宣肺平喘,为君药。因本方证为毛窍闭塞面无汗,单用麻黄发汗只能解卫分之邪郁,所以再用透营达卫之桂枝为臣药,既能温经散寒,又能解肌发表,并解营分之邪郁,防邪气传人营分,麻黄、桂枝相须为用,以加强发汗解表透邪之功。以苦、微温的杏仁为佐药,宜降肺气,止咳平喘。麻黄药性上行而发散,杏仁药性下行面温料,麻杏相配,一宜一降,可增强平喘止咳之功。炙甘草为佐使药,味甘性微温,缓和麻、桂发散峻烈之性而起调和药性的作用,又可使汗出不致过猛而耗伤正气。诸药合用,发汗散寒以解表邪,宜降肺气以平喘咳。
【临床运用】
1.运用要点: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
2.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属于外感风寒表实证者,可用本方治之。
3.因本方为辛温发汗之峻剂,其发纤解表力较强,故只能用于风寒邪盛,而正气未虚的风寒表实证。对于原著(伤寒论)所说的“疮家”、“淋家”、“组家”、“亡血家”等有阴血的足者;外感表虚自汗者:血虚而脉兼“尺中迟”者;误下伤阳而见“身重心悸”者,虽有表证,亦皆禁用,以免犯“虚虚”之戒。
【附方】
1.麻杏苡甘汤(《金匮要略》)
组成:麻黄去节,半两(6g)杏仁去皮尖,炒,十个(6g)甘草炙,一两(3g) 薏苡仁半两(12g)。功效:发汗解表,祛风胜湿。主治:汗出当风,或受冷所致的风湿证。症见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
2.三拗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麻黄不去节(9g 杏仁不去皮尖(10g) 甘草不炙,各等分(6g)。功效:宣肺解表。主治:感冒风邪。症见鼻塞声重,语音不出,咳嗽胸闷。
3.华盖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麻黄去根节,桑白皮蜜炙,紫苏子隔纸炒,杏仁去皮尖,炒赤茯苓去皮,陈皮去白,各一两(各6g),甘草炙,半两(6g)。功效:宣肺解表,祛痰止咳。主治:素体痰多,又感受风寒之喘咳证。症见咳嗽气喘,痰多胸闷,呼吸呀有声,脉浮者。
麻杏苡甘汤是由麻黄汤去桂枝加薏苡仁而成,其发汗散寒解表之力小于麻黄汤,但兼有祛湿之功,主要用于治疗汗出当风,或久伤受冷所致之风湿在表诸证。三拗汤和华盖散虽均以麻黄汤为基础加减而成,都是重在宣散肺中风寒,所治之证皆有咳喘。但三拗汤所治是风寒所伤的咳喘证,华盖散所治则是素体痰多,又感受风寒之喘咳证,所以更加苏子、陈皮、桑白皮、赤茯苓以降气祛痰,加强化痰止咳的作用。
【参考文献摘录】据临床报道:用麻黄汤加减治疗流行性感冒120例,无肺炎并发症者单用麻黄汤原方,有肺炎者加鱼腥草、大青叶、板蓝根、金银花、连翘。结果,102例流感无并发症者1-2剂痊愈,18例有肺炎并发症者5~7剂痊愈(中医药信息,1995,4:42)。
【方歌】
麻黄汤中配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热惡寒头身痛,风寒无汗服之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