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苦酒(《伤寒论》),淳酢(《本草经集注》),酰(《别录》),米醋(《食疗本草》)。
出处:《别录》
来源为以米、麦、高粱或酒、酒槽等酿成的含有乙酸的液体。
化学成分:醋的一般组成为浸膏质、灰分、挥发酸、不挥发酸、还元糖。具体物质有高级醇类、3-羟基丁酮、二羟基丙酮、酪醇、乙醛、甲醛、乙缩醛、乙酸(含量3~5%)、琥珀酸、草酸及山梨糖等糖类。
性味:酸苦,温。
①《别录》:"味酸,温,无毒。"
②《本草蒙筌》:"酸甘,温。"
③《纲目》:"酸苦,温,无毒。"
归经:入肝、胃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肝经。"
②《本草新编》:"入胃、脾、大肠,尤走肝脏。"
③《本草经解》:"入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功能主治:散瘀,止血,解毒,杀虫。治产后血晕,痃癖症瘕,黄疸,黄汗,吐血,衄血,大便下血,阴部瘙痒,痈疽疮肿。解鱼肉菜毒。
①《别录》:"消痈肿,散水气,杀邪毒。"
②《千金·食治》:"治血运。"
③《本草拾遗》:"破血运,除癥决坚积,消食,杀恶毒,破结气,心中酸水痰饮。"
④《日华子本草》:"治产后妇人并伤损,及金疮血运;下气除烦,破癥结。治妇人心痛,助诸药力,杀一切鱼肉菜毒。"
⑤《本草衍义》:"益血。"
⑥《注解伤寒论》:"敛咽疮。"
⑦《纲目》:"散瘀血。治黄疸、黄汗。"
⑧《随息居饮食谱》:"开胃,养肝,强筋,暖骨,醒酒,消食,下气辟邪,解鱼蟹鳞介诸毒。"
用法用量:内服:入汤剂或拌制药物。外用:烧热熏嗅、含漱或和药调敷。
注意:脾胃湿甚、痿痹、筋脉拘挛及外感初起忌服。
①陶弘景:"酢酒不可多食之,损人肌脏耳。"
②《千金·食治》:"扁鹊云,多食酢,损人骨。"
③孟诜:"多食损人胃。""醋,服诸药不可多食。"
④《纲目》:"服茯苓、丹参人不可食醋。"
⑤《随息居饮食谱》:"风寒咳嗽,外感疟痢初病皆忌。"
各家论述:①《纲目》:"大抵醋治诸疮肿积块,心腹疼痛,痰水血病,杀鱼肉菜及诸虫毒气,无非取其酸收之意,而又有散瘀、解毒之功。"
②《本草经疏》:"醋惟米造者入药,得温热之气,其味酸,气温无毒。酸入肝,肝主血,血逆热壅则生痈肿,酸能敛壅热,温能行逆血,故主消痈肿。"
③《本草衍义》:"醋,酒糟为主,有米醋、麦醋、枣醋。米醋比诸醋最酽,入药多用之,谷气全也,故胜糟醋。产妇房中常得醋气则为佳,醋益血也。唐雄黄涂蜂虿,亦取其收而不散也。"
长沙杏林易园文化传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