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筯第十三之季冬痹
【原文】手少阴之筋,起于小指之内侧,结于锐骨,上结肘内廉,上入腋,交太阴,挟乳里,结于胸中,循贲1,下系于脐。
【校勘】〔1贲:原作“臂”,据《太素·经筋》改。
【语释】手少阴经筋,起于小指的内侧,循指上行,结聚于掌后高骨,又上行结聚于肘之内侧,复上行入于腋内,与手太阴之经筋相合,挟乳的内侧而结聚于胸中,循膈向下系于脐。
【原文】其病:内急,心承伏梁,下为肘网①,其病当所过者支转筋,筋痛。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其成伏梁唾血脓者,死不治。名曰季冬痹也〔1〕。
【校勘】〔1〕名曰季冬痹也:此六字原在下节“无用燔针劫刺”句后,据《类经·十二经筋痹刺》移此。
【词解】①肘网:即肘部拘急。网,网罗牵急的意思。
【语释】手少阴经筋发病的症状是:在内为胸内拘急,心下坚积而成伏梁,在外则为肘部拘急,同时,凡本经经筋所循行的部位,均掣引转筋,筋痛。在治疗时,用针劫刺法,以病愈为度,以痛处为针刺的输穴。假若已成伏梁而唾脓血的,为脏器已伤的不治死症。这个病叫季冬痹。
【原文】经筋之病,寒则〔1]筋急,热则筋弛纵不收,阴痿不用。阳急则反折,阴急则俯不伸①。烨刺②者,刺寒急也,热则筋纵不收,无用燔针。足之阳明,手之太阳,筋急则口目为噼③,眦〔2?急不能卒视④,治皆如右方也。
【校勘】面〔1〕“则”:此下原有“反折”二字,《太素·经筋》及《素问·生气通天论》、《奇病论》王注引《灵枢》文,《皮部论》王注引《针经》文,均无,从删。〔2〕眦:原作“皆”,据《太素·经筋》改。
【词解】
①阳急则反折,阴急则俯不伸:《太素·经筋》注:“人背为阳腹为阴,故在阳之筋急者反折也,在阴之筋急则俯而不伸也。”
②烨刺:以火烧针而刺叫烨刺。
③噼:《类经·十二经筋痹刺》注:“噼、僻同。”
④不能卒视:即看物必须久视才能看清楚的意思。卒视,急视的意思。
【语释】一切经筋发病,凡是属寒的,则筋拘急,属热的,则筋弛纵不收,阴痿不用。背部筋拘急,则脊背向后反张,腹部筋拘急,则身前俯而不能伸。烨刺法是用于治因寒而筋急的病,若系因热而筋纵不收,便不能用燔针。若足阳明和手太阳之筋拘急,则为口眼嘱斜,因目眦拘急而不能卒然视物,都可用上述的治法治疗。
结语
本篇重点论述了十二经筋的起止循行部位、发病情况和治疗方法。指出十二经筋所循行和所结聚的部位,虽与十二经脉大致相同,而其功能则异。十二经脉的功能是运行气血、联系表里,故出入于脏腑,循行于内外,循环灌注,以次相传;而十二经筋则是维系关节,联络百骸,联于肌肉,维络周身。由于“肝主筋,其华在爪”,故十二经筋皆起于四肢指爪之间,而后盛于臂骨、辅骨,结聚于肘、腕、膝腘,上至颈项,终于头面。由于经筋多结聚于四肢关节,故《素问》云:“诸筋者,皆
属于节。”又由于足之三阴及足阳明的经筋皆聚于阴器,故又云:“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十二经筋病,大体可分寒热两种,两者的鉴别,属寒者筋拘急,属热者筋弛缓。其治疗,属寒者用燔针劫刺法,属热者则不可用,还由于邪侵袭到筋而发生筋病,病位多固定不移,故针刺取穴时,以“以痛为输”,不必另行循经取穴,此即孙思邈所谓“天应穴”、“阿是穴”。
18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