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合作广告医院
全国咨询热线
0731-84425552
手机版
简体中文版
English
俄文版
首页
本草合集
中医经典
黄帝内经
金匮要略
本草纲目
灵枢经
伤寒论
抗疫清冠
抗疫新闻
中医抗疫
抗疫新法
观图化煞
养生保健
中华名药
养生之道
运动养生
药食同源
疗养技法
导引养生
民间疗养
气功修炼
易筋经
龙凤呈祥
专解男题
男士雄茶
女士养生
食疗养生
查病理疗
常见疾病的诊疗144种
针灸推拿
手诊图
足底反射疗法
疗养旅游
中医名院
疗养名院
名胜景区
寻亲问祖
杏林商城
名医方剂
华夏医家
名家方剂
人寿纵横
寿星之家
佛道医易
道家养生
人寿保险
中医经典
黄帝内经
金匮要略
本草纲目
灵枢经
伤寒论
站内搜索
杏林茶
杏林商城
杏林促康
气功针法
联系我们
0731-84425552
周易风水
疗养旅游
北京中医医院简介
湖南省中医附二医院简介
关于企事业单位参加信用评级的邀请函
广西-能仁禅寺
广西洗石庵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经典
>>
金匮要略
>>
查看详情
金匮要略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来源:
联系我们-福布斯在线客服电话19048888882
日期:
2020-05-08 16:46:39
点击:
4005
属于:
金匮要略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1.夫呕家有痈脓,不可治呕,脓尽自愈。
2.先呕却渴者,此为欲解。先渴却呕者,为水停心下,此属
饮家。
呕家本渴,今反不渴者,以心下有支饮故也,此属支饮。
【点评】呕吐指饮食、痰涎等物自胃中上涌,从口而出的病
证。引起呕吐的原因很多,张仲景例举第
1节是指胃有痈脓而致
呕吐,第
2节是指水饮内停而致呕吐,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治
疗时就不能简单地见呕止呕,而当审证求因以治其本。
3.问曰: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何也?
师曰:以发其汗,令阳微,膈气虚,脉乃数,数为客热
D,不能消
谷,胃中虚冷故也。
脉弦者,虚也,胃气无余,朝食暮吐,变为胃反。寒在于上,医
反下之,今脉反弦,故名曰虚。
4.寸口脉微而数,微则无气,无气则营虚,营虚则血不足,血
不足则胸中冷。
5.趺阳脉浮而涩,浮则为虚,涩则伤脾,脾伤则不磨,朝食暮
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曰胃反。脉紧而涩,其病难治。
【点评
】
以上3节论述虚寒胃反的病机。误汗或误下导致胃阳
-----------
①客热:此指假热,是对于真热面言。
中医古籍名家点
不足,不能消谷,或脾阴胃阳虚弱,不能腐熟水谷,则形成朝食
暮吐、暮食朝吐之胃反。
6.病人欲吐者,不可下之。
【
点评
】
此节是论述呕吐的治疗禁忌。病人欲吐,由于病邪在
上,
可因势利导,顺其病机,催吐即可,以去邪气。忌用下法,
以免逆其病势,致邪气内陷,加重病情。
7.哕而腹满,视其前后①,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
【点评
】
此节论述哕属实证的辨证与治疗。哕而腹满,乃有形
之实邪阻滞所致,治宜通利之法。辨证当视前后二便何部不利,
如大便不通,乃里实积滞,治宜通腑清肠;如小便不利,属水湿
阻滞,治宜通利小便。具体用方,可参考朱肱《南阳活人书》
“前
部不利者,猪苓汤,后部不利者,调胃承气汤
”说。
8.呕而胸满者,茱萸汤主之。
茱萸汤方
吴茱萸一升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9.干呕,吐涎沫,头痛者,茱萸汤主之。方见上。
【点评】
以上2节均论述茱萸汤之证治。一则呕而胸满,一则
干呕吐涎沫头痛。虽同属干呕,而兼证各有不同,但其共同病机
是肝寒胃浊,阴寒之气上逆。阴寒之气上逆乘胸之阳位,胸阳不
布,寒气凝滞则胸满不舒;肝经上抵巅顶,肝经寒邪随经上逆,则头痛;吐涎沫是肝寒胃浊,寒饮上逆所致。故用茱萸汤以温肝
和胃,泄浊降逆。
------------
①前后:前指小便,后指大便。
茱萸汤中吴茱萸辛苦大热,归肝、胃经,即可温肝暖胃,又
撞降逆止呕;生姜味辛性温,温胃散寒,为
“呕家之圣药”,重
用之以助吴茱萸温胃散寒,化饮止呕;人参益气和中,大枣养
胃。四药合用,肝胃并治,标本兼顾,温补并用。
10.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半夏泻心汤:方
半夏半升,洗黄芩三两、干姜三两、人参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
枚、甘草三两,炙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温服一升,
日三服。
【点评】此节论述脾胃气机呆滞,升降失常所致呕吐的证治。
脾胃气机呆滞,脾不升清,胃不降浊,以致湿浊壅聚心下,则见
心下痞。胃不和降则呕吐,脾失升健则肠鸣泄泻。治宜健脾和
胃,辛开苦降,用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中半夏开结降逆,和胃消痞;干姜与芩、连相
伍,干姜气味辛散,芩、连气味苦降,合则辛开苦降,宣达结
气,以泻心消痞;人参、大枣、甘草补益脾胃,复其升降之职。
诸药合用,辛开苦降,祛湿和胃,消痞散结。
11.干呕而利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
黄芩三两、甘草二两,炙 芍药二两、半夏半升、生姜三两、大枣
+
二枚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津,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点评】 此节论述湿热内蕴下利干呕的证治。 胃肠湿热,邪热
下迫于肠,传导失常,则发热利,见大便稠黏或赤白,或伴有发
热、腹痛等证;胃气上逆,则呕吐。治宜清热止利,和胃降逆,
用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以黄芩汤清肠热,佐以半夏生姜和胃降
逆,主治肠兼治胃,上下兼顾,胃肠俱安。
12.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方见痰饮中。
13.呕吐而病在膈上,后思水者,解,急与之。思水者,猪苓散
主之。
猪苓散方
猪苓 茯苓 白术 各等分
上三味,杵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点评】仲景非常重视利用口渴一证对呕吐进行辨证。如《疾
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
28节“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
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
”。41节“先渴后呕,为水停心
下
”。本篇第2节:“先呕却渴者,为欲解。先渴却呕者,为水停
心下,此属饮家。呕家本渴,今反不渴者,以心下有支饮故也,
此属支饮
”以及本节等。据此可归纳为:若呕而不渴,或呕先作
渴者,此呕为水停心下所致,可用小半夏汤散寒蠲饮,降逆和
胃。若呕而后渴
(思水)者,有两种情况,一是此呕吐可能是非
饮邪内停所致,呕后伤津思水,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二
是呕吐是饮邪内停所引起,呕后饮邪得去,口渴思水者,为饮邪
欲解,可少少与饮之,但不可多饮。若饮邪未除,应积极治疗,
猪苓散具有健脾利水之功,方中二苓淡渗利水,白术健脾化湿。
三药相使,则饮停可去,诸证即愈。
14.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
主之。
四逆汤方
附子生用,一枚干姜一两半甘草二两,炙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分温再服。强人可大
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点评】虚寒呕吐见厥,用四逆汤回阳救逆,散寒驱阴。
15.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小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甘草三两 半夏半斤
①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
升,日三服。
【点评】仲景在《伤寒论》用小柴胡汤主治少阳病证,提出:
“凡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本节阐述肝胃不和呕吐
的证治,由于邪热郁于肝胆,故见发热,或往来寒热;肝胆之邪
犯胃,则使胃气上逆而为呕吐。治宜小柴胡汤疏肝和胃,泄热
止呕。
16.胃反呕吐者,大半夏汤主之。《千金》云:治胃反不受食,食入即吐。
《外台》云:治呕,心下痞硬者。
大半夏汤方
半夏二升,洗完用人参三两白蜜一升
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和蜜扬之二百四十遍,煮取二升半,温
服一升,余分再服。
-------------
①半夏半斤:《伤寒论》《医统正脉》本均为”半夏半升”,宜从。
【点评】虚寒胃反的主症是朝食暮吐,幕食朝吐,宿谷不化;
病机为脾胃虚弱,运化失司,腐熟不能。治用大半夏汤和胃降
逆,益虚润燥。方中半夏和胃降逆止呕,人参补脾胃之虚,
化之职,白蜜补虚润燥,使胃气下降而大便畅通。
17.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外台)方:又治吐水。
大黄甘草汤方
大黄四两
甘草一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点评】
此节论述胃肠实热呕吐的证治。由于实热壅滞胃肠,
大便秘结不通,胃气不能下降,火热之邪上逆,故食已即吐,其
势往往剧烈。治宜大黄甘草汤泄热通腑,降逆止呕。方中重用大
黄泄热通腑,荡漆肠胃,推陈出新;甘草缓中而调和胃气,旨在
祛邪不忘扶正。
18.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泽泻汤主之。
茯苓泽泻汤方《外台》云治消湯脉绝,胃反吐食之,有小麦一升。
茯苓半斤 泽泻四两 甘草二两 桂枝二两 白术三两 生姜四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内泽泻,再煮取二升半,温服八
合,日三服。
【点评】
呕吐而渴欲饮水,呕吐和口渴交替、反复出现,病属
中阳不运,饮停于胃所致,治用茯苓泽泻汤温胃止呕,化饮利
水。本方即五苓散去猪苓加生姜、甘草组成,方中重用茯苓、泽
泻利水行饮;白术健脾燥湿;桂枝通阳以布津液;生姜辛散水
饮,和胃止呕;甘草健脾扶中。以方测证,本方证尚多兼见头
眩、心下悸、大便溏薄或不畅,甚则身体浮肿等症。
19.吐后,渴欲得水而贪饮者,文蛤汤主之。兼主微风,脉紧,
头痛。
文蛤汤方
文蛤五两 麻黄三两 甘草三两 生姜三两 石膏五两 杏仁五十枚
大枣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一升,汗出即愈。
【点评】对于本节方义,注家有争议。柯韵伯、胡希恕认为本
节讹误,是与《伤寒论》第
141条“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
水噗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
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
”互错;程林等认为“贪饮者,饮水
必多,多则淫溢上焦,必有溢饮之患,故用此汤以散水饮,方中
皆辛甘发散之药,故主微风,脉紧、头痛
”,亦与《金匮要略·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
23节用大青龙汤治疗溢饮之意甚为相
合。《医宗金鉴》又认为:
“主之文蛤汤者,是治渴兼治风水也。
故以越婢汤方中加文蛤。越婢散风水也,文蛤治渴不已也。
”
20.干呕,吐逆,吐涎沫,半夏干姜散主之。
半夏干姜散方
半夏 干姜等分
上二味,杵为散,取方寸匕,浆水一升半,煮取七合,顿服之。
21.病人胸中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彻心中惯愦然无
奈
“者,生姜半夏汤主之。
生姜半夏汤方
半夏半升 生姜汁一升
-----------
①彻心中横愤然无奈:彻,通彻、通联之意。形容患者胸中烦乱不堪,难以忍受之
状。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半夏,取二升,内生姜汁,煮取一升半,
小冷,分四服,日三夜一服。止,停后服。
吐逆,吐涎沫,治宜温胃化饮,降逆止呕。药用半夏和胃化饮降。
【点评】半夏干姜散证为中阳不足,寒饮上逆,故症见干呕,
逆,
干姜温中散寒,用米菜水作煎,安中和胃。服药方法是
“顿
服之
”,可使药力集中,取效为速。
生姜半夏汤证属中焦寒饮上逆于胸中所致,寒饮上逆于胸,
与正气相搏,阻碍胸胃气机,使之不得畅行,则症见似喘非喘,
似呕不呕,似哕不哕,煩乱不堪,痛苦莫名。治宜宣散寒饮,舒
展气机。药以生姜汁配半夏,散胃中寒饮,温胸中阳气。服药方
法是
“小冷,分四服”,循《内经》“治寒以热,凉而行之”,
以防
本证寒饮搏击,拒热药而不纳,反致呕吐加剧;分四服,
可使量
少而易于受纳。
22.干呕、哕,若手足厥者,橘皮汤主之。
橘皮汤方
橘皮四两 生姜半斤
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下咽即愈。
23.哕逆者,橘皮竹茹汤主之。
橘皮竹茹汤方
橘皮二升 竹茹二升 人参一两 甘草五两 生姜半斤 大枣三十枚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点评】22节是论述寒气阻滞胃脘与膈间的呕哕证治, 用橘
皮汤以散寒理气,和胃降逆。方中橘皮理气和胃,生姜散寒降
逆,合而用之,使阳气宣通,气机调达,胃气和降,则干呕、
哕、手足厥冷得解。
23节是论述胃虚有热哕逆的证治,用橘皮竹茹汤补虚清热,
和胃降
2。方中橘皮、竹茹宣畅胃气,清热止哕;生姜和胃降
逆;人参、甘草、大枣补虚益气。诸药合用,使气虚复,虚热
除,胃气降,则哕逆自平。
24.夫六腑气绝于外者,手足寒,上气,脚缩;五脏气绝于内
者,利不禁,下甚者,手足不仁。
【点评】
此节承上启下,从脏腑功能的虚衰,论述呕吐、哕、
下利的病机与证候。六腑属阳,阳主卫外,以胃为本。胃阳虚
衰,失于和降则为呕、哕;胃阳不足,不能通达于四末,则手足
寒,筋脉失于温煦故见脚缩;上焦受气于中焦,胃阳虚衰,上焦
宗气不足,则上气喘促。五脏属阴,阴主守内,以脾肾为本。脾
虚失运,清气下陷,则下利不禁;肾阳衰微,则下利更甚;下利
过甚,阴液耗伤,阳不温煦,阴失濡养,则为手足不仁。
25.下利脉沉弦者,下重;脉大者,为未止;脉微弱数者,为欲
自止,虽发热不死。
26.下利手足厥冷,无脉者,灸之不温。若脉不还,反微喘者,
死。少阴负趺阳者,为顺也。
27.下利有微热而渴,脉弱者,今自愈。
28.下利脉数,有微热,汗出,今自愈;设脉紧为未解。
29.下利脉数而渴者,今自愈;设不差,必固”脓血,以有热
故也。
30.下利脉反弦,发热身汗者,自愈,
31.下利气②者,当利其小便。
32.下利,寸脉反浮数,尺中自涩者,必脓血。
33.下利清谷,不可攻其表,汗出必胀满。
-------------
①面:厕也。这里指大便而言。
②下利气;指下利时伴随着频频的矢气。
34.下利脉沉而迟,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者,必郁
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热。所以然者,其面戴阳,下虚故也。
35.下利后脉绝,手足厥冷,晔时P脉还,手足温者生,脉不还
者死。
【点评】
以上数节,仲景多通过脉象来判断下利的病情和预
后。按原文内容大致可分为虚寒下利和实热下利两大类。虚寒下
利,若脉沉弦者、脉大者、脉紧者、脉不还者、脉不还反微喘者
等,病机或因于邪气盛,或由于正气衰微,阳气欲脱,病情危
重,预后不良;若邪气已衰,正气来复,见脉微弱数者、微热而
渴,脉弱者、脉数,有微热,汗出者、脉反弦,发热身汗者、脉
还,手足温者、少阴负趺阳者等,病情向愈,预后尚佳。若实热
下利,若脉数而渴、寸脉反浮数,尺中自涩者,则湿热内蕴大
肠,大肠传导通降失司,气血壅滞,脂膜血络俱受损伤,故而利
下脓血。
36.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
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四逆汤方方见上。
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上五味,吹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适寒温服一
升,服已须奥,啜稀粥一升,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小微
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淋漓。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
【点评】
本节宜与“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14节、本篇33节内
容互参。表里同病,虚寒为急,当先温其里,后解其表。
----------
①肿时:即一周时,又称一夜。
37.下利三部脉皆平,按之心下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38.下利脉迟而滑者,实也,利未欲止,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39.
下利脉反滑者,
当有所去,下乃愈,宜大承气汤。
宜大承气汤
。
40.下利已差,至其年月日时复发者,以病不尽故也,当下之,
大承气汤方见病中。
41.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小承气汤主之。
小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 厚朴二两,炙 枳实大者三枚,炙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津,分温二服,得利
则止。
【点评】以上
5节论述了实热下利的证治,体现了“通因通用”
的治疗原则。下利是积滞内停所致,故用大、小承气汤攻下积
滞,通腑泻热,积去则利止。
42.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桃花汤方
赤石脂一斤,一半到,一半筛末干姜一两粳米一升
上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温服七合,内赤石脂末方
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点评】此节论述虚寒下痢、下焦不固的证治。下痢便脓血由
脾阳不足、
气不固摄所致,所以用桃花汤温阳散寒,固脱止利。
方中赤石脂涩肠固脱,干姜温中散寒,粳米养胃和中。
43.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白头翁汤方
白头翁二两 黄连 黄柏 秦皮 各三两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濘,温服一升;不愈,更服。
【点评】此节论述湿热痢疾的证治。湿热痢疾, 见痢下脓血,
血色鲜明,黏滞而臭,肛门灼热,下重难通等,所以用白头翁汤
清热除湿,凉血止痢。方中白头翁、秦皮清热凉血,黄连、黄柏
苦寒燥湿,清热解毒。
44.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栀子玻汤主之。
栀子豉汤方
栀子十四枚 香豉四合,绵裹
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则止。
【点评】下利后愈发虚烦不安,而心下按之濡软不坚,说明里
无实邪结聚,乃热邪扰于胸膈所致,故用栀子豉汤清热除烦。方
中栀子清心除烦,豆豉宣泄郁热。因方后有
“得吐则止”之句,
故有注家谓本方为涌吐之剂者,从临床来看,服用本方并非尽皆
出现呕吐。
45.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通脉四逆汤方
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 甘草二两,炙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点评】此节论述虚寒下利,阴盛格阳的证治。下利清谷而四
肢逆冷,为里有寒,是中阳不足或脾肾阳虚,阴寒内盛所致;却
有身热汗出,行将虚脱之象,此为阴盛于内,格阳于外所为。当
急以通脉四逆汤回阳救逆。
46.下利肺痛,紫参汤主之。
紫参汤方
紫参半斤甘草三两
上二味,以水五升,先煮紫参,取二升,内甘草,煮取一升半,
分温三服。疑非仲景方。
【点评】
对于“肺痛”,历代医家的认识不同。一是按下利肺
痛来理解,多从
“肺与大肠相表里”来释之;二是认为肺痛系指
腹痛,大肠湿热,传导失司,则为腹痛下利;三是存疑待考,如
吴谦谓:
“此文脱简不释。”
47.气利,诃梨勒散主之。
诃梨勒散方
诃梨勒十枚,煨
上一味,为散,粥饮和,顿服。疑非仲景方。
【点评】方中诃梨勒即诃子,煨用专取其涩肠固脱之效,以粥
饮和服,则有补益胃肠之功。以方测证,此气利症见久病下利,
滑脱不禁,大便随矢气而出,为中气虚寒,气机下陷,不能固摄
所致。本篇
31节“下利气者”属于湿邪太盛,肠道气机失于宣畅
所致,故当
“利其小便”。两者一虚一实,病情大异。
附方
千金翼小承气汤治大便不通,哕数谵语。方见上。
外台黄芩汤治干呕下利。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干姜三两 桂枝一两 大枣十二枚 半夏半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分三服。
上一: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下一: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本草合集
中医经典
黄帝内经
金匮要略
本草纲目
灵枢经
伤寒论
抗疫清冠
抗疫新闻
中医抗疫
抗疫新法
观图化煞
养生保健
中华名药
养生之道
运动养生
药食同源
疗养技法
导引养生
民间疗养
气功修炼
易筋经
长沙杏林易园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手机:15273184988
手机:15387483147
电话:0731-84425552
地址:凤亭社区网船班小区(长沙市开福区)
免费咖啡
免费停车
免费书吧
免费WIFI
首页
本草合集
中医经典
抗疫清冠
养生保健
疗养技法
龙凤呈祥
查病理疗
周易风水
投递简历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长沙杏林易园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2021-2026 湘ICP备19002683号-1
技术支持:
智优营家